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茨坪,坐西朝东。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建筑总体造型上,吸取了江西民居的建筑风格,使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6-16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记录这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黐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落成开放之后 ,井冈山的革命人文景观和历史文物就被开始利用起来 ,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1996年 ,井冈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教立市、旅游兴市”的方针 ,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旅游作文章 ,搞活全市的经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抓住这一机遇 ,利用自己的优势 ,1997年耗资百万余元修改陈列 ,使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 ,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 ,为宣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起了重要作用。除博物馆外 ,黄洋界哨口、大井、茨坪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斯,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试结合企业实际,就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探讨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井冈山革命精神? 江泽民同志去年10月视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满怀激情地写下:“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这是他当总书记后破例第一次题词。并要求我们江西革命老根据地,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向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中央领导如此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深受启示,深感紧迫。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建筑符号构筑的世界,各式的建筑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活动场所,使人类社会在建筑的保护下得以健康发展。建筑在满足人类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它的功能、空间、艺术、比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于城市建筑美的评价、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地域性建筑的美学体现等研究,深入阐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内涵及建筑美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6.
徐胤嫣 《晋阳学刊》2022,(2):130-133
始建于1756年的山西乔家大院,继承和发展了晋派建筑艺术文化,是晋派建筑艺术文化的极高成就。乔家大院建筑雄浑巍峨,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筑风格古朴雅致,是传统儒家礼乐传家伦理观的继承与发扬。建筑布局大气细腻,表现了传统民俗中刚柔并济的审美观。建筑装饰飞跃灵动,昂然有生气,是道家自然创造观的继承与发扬。乔家大院既保存了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又推动了实用建筑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人本建筑文化的进步,在推动晋派建筑艺术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建筑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本文分析了赫哲族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并对该民族建筑艺术特色进行了较详细分析。它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与当地生态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与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因此,赫哲族建筑艺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挖掘和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与建筑是双向、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有机互动共同推动了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性本质上是现代建筑的价值根基,现代建筑是现代性在空间的动态映现。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建筑现代化虽然能够维护人们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共化的空间,但也在日益造就贫富分化和精神虚无等人的存在困境。因此,必须在现代性视野下构建物质富足与充满人性的建筑新形态,主要体现为优化资本重组,重构建筑现代性中资本运作逻辑;平衡多元利益,推动建筑现代性中的主体协作共治;实现空间正义,营造公平公正的建筑人居环境;突出文化表征,在建筑现代性中培育建筑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开发商的纯商业动机和行政长官的政治目的的不同使得投资者、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权责关系混乱,从而使得建筑行为忽略和遗忘了人,使得建筑业陷入了困境。只有在建筑行为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行业作风,建立评价建筑的人文尺度,才能使当代中国的建筑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建筑生产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使得“指令驱动”型的建筑生产稳定进行,在项目初始的计划阶段就必须确保计划指令的稳定与畅通,同时需要在项目进行阶段对建筑生产进行严密的过程控制。文章提出,建立基于精益建筑思想的建筑项目计划与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生产的稳定性,并指出实施精益建筑是当前国内建筑企业进行稳定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会大学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新型建筑形态,是西方传教士与建筑师糅合西方建筑理念与东方建筑元素而形成的现代建筑样式,是中西文化双向成功交流的典范例证和有形史料。该建筑形态早期呈现中西合璧式风格,并逐渐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具有建筑学上的特异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被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教会大学建筑将西方的大学校园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引入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全新领域——大学建筑,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建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建筑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戴轶尘  周国建 《社会科学》2006,(11):177-183
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反映了犹太人在近现代上海各个领域的活动情况,是上海城市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所具有的建筑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内涵以及促进对外交往的独特功能,在此基础上就保护和开发这些遗址和建筑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齐国建筑艺术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宏大的齐国故城,详实丰富的齐国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还是独树一帜的齐国军事建筑都充分反映了齐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源流,影响中国建筑思想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而且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建筑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罗晶  过伟敏 《学术探索》2013,(4):131-134
由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背景和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的悉心经营和实业建设,南通兴建了大批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这些建筑是近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因其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幢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多次调研、测绘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因,并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四种基本的式样类型。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现象反映在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中 ,主要表现为受中亚、西亚诸国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样式的影响 ;同时 ,萨满教、佛教等多种宗教和文化现象 ,均在其建筑装饰中积淀下来。这种多元文化现象使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形成了与内地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伊斯兰教建筑装饰形式。说明任何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不能够因为改信另一种宗教后就被其断裂的 ,它的连贯性、持续性、融合性反映在建筑装饰上就形成了艺术的多元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的哲学、伦理思想,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的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建筑类型、建筑布局、建筑等级、建筑美学和建筑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伊斯兰教对伊斯兰世界传统家居建筑及佛教、儒教对日本传统的家居建筑的影响 ,具体地比较、解析了不同宗教在家居建筑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不同宗教影响下所形成的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营造法式》不仅是中国古建筑技术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看,也是中国古建筑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建筑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功用、建筑与礼制、建筑与神祇、建筑与法则、建筑的体势、建筑的装饰等方面。《营造法式》所涉及到的美大致上有三类:第一类为艺术美,主要表现为雕塑与彩画。第二类为社会生活美,它涉及到礼制、宗教习俗。第三类为科学技术美,这是此书所展示的最主要的美。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之于建筑不仅创建了具有较高实用功能的建筑,也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19.
郑飞 《南方论刊》2013,(3):90-90,87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更加繁荣。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而建筑装饰工程是建筑能耗的重要原因,建筑装饰工程急需加强节能环保设计。目前无论是建筑设计者、施工者还是业主,对建筑节能装修理念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新建建筑和重修建筑装饰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本文对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环保进行了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对中国建筑构造的影响很深,特别是老子对中国建筑的空间理论的影响更为深刻.我们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找到建筑理论的精髓.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建筑大师都能从老子的"有无相生"之论中领悟到建筑空间理论的真谛,以此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建筑作品,从而结合建筑设计,在如何创空、组空和努力营造建筑空间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