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英汉互译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和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才能忠实、顺畅、确切地表达原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列举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原著风格及社会语言等言语作品的语用因素,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根据语境把握这些语用因素,准确理解原文,再现语言风格,使译文更符合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3.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翻译标准 ,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其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保持原作的风格 ,忠实反映原作的面貌。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表达习惯 ,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与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个以原语和译语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的双语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一过程,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被感知、接受和加工,最终以另一种语言(译语)形式得以表达和传播。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双语思维意识直接决定译文质量的优劣。要使原文理解更准确,译文表达更贴切,译者必须有意识地交替运用原语和译语进行翻译思维。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思想时,都会利用成语表达特定含义。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其成语联想意义不同,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和语言特点,如意蕴美、形象美、色彩美、韵律美以及简洁美等。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节奏上的异同。通过译例分析,论证了在翻译中如何恰当运用包括停顿、排比、重复、语序改变、标点符号等各种手段再现原文节奏特点,从而在译文中传达出原文的节奏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英译汉过程中 ,有些句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 ,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词类转译法在《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 ,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 ,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语言艺术美。本文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演示美学观照下广告英语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既是北方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自己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为了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红山文化,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语言表达方式的本旨,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关于翻译理论与技巧的书,但对于没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在翻译中碰到困难时,往往仍然不知所措。其实,英译汉时,只要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在搞懂原文的前提下,抛开原文,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译,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技能。然而,没有从事过翻译实践的学生,即使中、英文水平都不错,却不一定会有意识地注意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从比较的角度谈以下四方面的翻译技能。一、选词用字(Diction)选词用字是翻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语言是千变万化的,语言不仅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造就了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对比,笔者认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转换,才能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4.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种语言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 ,因而有着众多的习语。习语是某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提炼出来而形成的独特的具有固定形式的短语或短句。它包括成语、歇后语、俗语、谚语等。它们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形象生动 ,比喻贴切 ,妙趣横生 ,给人以美的感受。但由于地域、生活习俗、宗教、历史等各方面的差异 ,英汉习语都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在英汉习语互译中 ,要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关键在于吃透原文习语的意义 ,尤其是原文字面意义之下所隐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象似性的两个原则,即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对英汉句式的翻译进行解读,揭示英汉语言在象似性的原则下语言结构是如何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对等,以及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原文效果的重现。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正确处理修辞格成为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除直译外,译者还可采用转换修辞格、更换比喻形象、引申词义或增加用词等方法,以保持行文的流畅以及原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英汉互译中的误译及晦涩的翻译,说明理解语言现象和原文所涉及的事物背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翻译时应尽可能的用直译手法(即用词和修辞结构上都与原文一致),做到形神皆似;但因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有些英汉修辞格并不对等,在翻译时不便照搬原文的修辞格式,应采取意译的方法,重求神似。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类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本文讨论了词类转换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互译时,有些人采用“一对一”地寻找词义来翻译,写出来的句子语意和原文意思往往相径甚远,这就是英汉词义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分析了英语词语与汉语的词义差异和克服方法,提出翻译只有遵从语言习惯和规律,文章才会顺畅、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