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传统文化所化之人值此文化衰落之时的心灵痛苦,与为西方文化所熏所染之人遭遇新文化冲击之时的美学兴奋,构成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王国维的人格悲剧铸成其人格理论的两大特征:改造传统文论“知人论世”、“觇文见心”的人格分析方法,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生存悲剧感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王国维的悲剧人格理论和人格境界理论促进了中国文论的世纪转型  相似文献   

2.
人格跨世纪与发展中国“本土化”人格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格跨世纪与发展中国“本土化”人格理论的思考余潇枫一、发展中国“本土化”人格理论的迫切性人格跨世纪是世界各国公民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实。人格作为体现人的存在的最高生存方式,与人类的文明变迁和民族的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因此,人格的转型意味着人的精神的转型和...  相似文献   

3.
儒学人格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广泛主宰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规定并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正统人格内涵.本文试依据儒学代表性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部分<五经>,"述而不作",力求整理出其人格理论内涵的粗略轮廓.整理从几个角度进行:儒学人格理论的历史文化背景、儒学人格理念内涵、儒学关于人格养成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格研究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格研究的中国化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的人格理论才能较好地解释、预测和干预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理论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现实对人格研究的需求决定了人格研究必须中国化;人格研究的中国化可以从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等方面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应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指导思想,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多元研究取向和多种研究方法并存.  相似文献   

5.
<正> 人格既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法学、医学、文学等诸多学科关注的课题,对人格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先哲们,但真正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人格开始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荣格作为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同弗洛伊德各自构筑了独特的人格理论,对以后的人格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高度评价了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荣格的集体潜意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的理论研究源远流长。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设计与追求离不开对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理想人格理论的透视。西方理想人格理论总体上是非科学的,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理论带有极大片面性,对中外理想人格理论要采取科学的扬弃态度。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是唯一科学完整的理论,它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研究设计和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论证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律,展现了其理想道德人格的本真精神;从意志自由的逻辑起点到理性自律的至高点,再到自由和自律统一的内在人格魅力,展现了成熟自觉的道德人格的深刻内涵,赋予人以无上的人格尊严.康德道德人格理论在现代中国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文学发生的过程中,新式教育下的公共领域功能获得了充分的释放,蔡元培对北京大学公共领域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既离不开蔡元培的人格魅力,也离不开体制对蔡元培的认可。当五四文学发生后从文化启蒙转向政治启蒙时,身在体制中的校长蔡元培被直接推到了体制所设定的“疆域”边缘,蔡元培原来具有的体制角色和文化上的中间立场、模糊身份也随之消失殆尽,其结果就是北京大学作为公共领域的文化功能逐渐地为政治公共领域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的人格理论为其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实践论人格观是对西方传统实体论人格观的超越,它主张人格的实践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性、历史性,还认为"人格"有三个历史形态:自然化依附型前人格、物化独立型人格、全面发展自由型人格.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中国当前建设人格独立型公民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人格这一理论的要谛在于重视个人与文化的关系,本文简略地勾画了文化与人格理论的缘起及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并透过此,在如何对待外来理论的问题上论述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格问题 ,致力于培养、造就、发扬和实现理想、高尚的人格。程朱等理学家在批判和吸收佛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创立了理学 ,重新塑造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他们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入手 ,提出了“灭欲”、“存理”的“内圣”修养方法和“格物致知”的认识法及“圣贤气象”和“孔颜乐处”的人格实践。但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 ;理想人格和“人欲”的矛盾 ;“内圣”与“外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理想人格。“主体人格”、“责任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是现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道德修养与现代理想人格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是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推动道德个体深化道德认知、认同道德规范、开展道德实践是道德修养对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功能外显。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编辑理想人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格作为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以求真奉献呼唤主体性的德性人格、以好学深思探索创造性的文化人格、以感知注意追求审美性的审美人格,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想人格。德性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是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文化传播者使命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师德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分析教师理想人格实现途径的基础上,提出要以教师理想人格的培养作为教师人格与师德建设的终极目标,要以理想人格培养的途径来统领整个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师德的建设,从而最终实现教师理想人格与师德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具有坚定意志的国民.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理想、信念的淡漠,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人们的意志人格存在严重缺失.意志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摒弃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传统人格;有助于削减市场人格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减轻市场经济带给人生的压力;有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文化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人自身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化观念并存的状况,文化建设要求实现由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转型。与此相应,人自身的建设也包含着现代主体性人格的建设和生态文化人格的建设两方面课题。文章还具体论述了现代主体性人格与生态人格塑造的具体方式,认为文化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环境建设与主体自身修养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心理思想不把理想人格当作某种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而总是将其置于感应关系中.感应关系注重相互影响:对理想人格采取感叹、比兴、以具体言行呈现形象的叙事方式能加强其感染力;而以崇敬之情、凝聚的精神去了解理想人格也容易与之发生感通.对理想人格的内在理解须经过人格转化的过程,以自身的体验印证理想人格的言行.诠释、感应、人格转化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儒学的人文精神为参照体系来观照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120回毛本)中的人物刘备,把刘备的理想伦理人格的本体理解定位为儒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悲剧人格"来概括司马迁人格的典型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首先,司马迁选择了一个悲剧英雄所选择的宏远文化理想和非凡人生道路。其次,其悲剧人格具有特殊的强烈感受性。再次,其悲剧人格体现了超越生命极限的自觉的发愤精神。只要人类不断克服既有文化的弊端而走向文明,现实和理想之间就存在张力,司马迁的悲剧人格就有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理想人格是“英雄”,他们身上凝结的是远古人类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给了人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美的享受。儒家学说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对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励和警策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呼唤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和强者的合二而一,它是进取性道德品质和协调型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理性型”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