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2.
刘昕华 《唐都学刊》2003,19(3):29-33
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部"新边塞诗群"以其强劲的冲力雄起于新时期诗坛,其豪放激越、粗犷强悍的"新边塞"诗风给新时期诗坛灌注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也引领了人们热烈的目光.一时间,周涛、杨牧、昌耀、章德益等诗人的名字频频醒目于不少文学报刊,一度领尽风骚.但当"新边塞诗群"画上它辉煌的句号,西部似乎又复原了它往昔的沉寂.还好,这种沉寂不算太久!继起的西部第三代诗人(这里的所谓西部第三代诗人并非一个诗歌流派和诗歌群落的概念,而是一种代际指称.是对继"新边塞派"之后,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西部诗歌创作新人的总括)复又打破了这种沉寂.沈苇、杨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有代表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5,21(3):21-25
苗族诗人何小竹游移于汉、苗两种语言罅隙之间的写作姿态,其诗歌"下笔如有鬼"的独异品格一方面是他充分发挥苗文化巫术文化传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给予他进行"语言还原"诗歌实践强大的支援力量与依据,从而使得他在"非非主义"中赢得了独树一帜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华 《学术交流》2008,(4):160-162
90年代以来诗歌的"叙事性"真的可以做到对抒情性的放逐么?叙事性真的可以成为新的诗歌文体吗?如何对90年代诗论条目下的"叙事性"进行穿越?在"本体论否定"的思维模式下,又如何对"叙事性"进行重新观照?诗人能否通过"叙事性"走向统摄世界包容其大部分学问的"史诗"精神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提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在文体上呈现出文体互渗的特征,女诗人们打破各文体之间的壁垒,调动各文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女性诗歌文本的创新,形成前所未有的跨体集结.这一方面显示出90年代女性诗歌的开放性,也显示出女性诗人诗歌写作的活力和包容力.但女性诗人在追求跨体书写时要保持诗歌文体本身固有的美学特性,以防止越俎代庖,而最终使其沦为仅仅是在文体创新名义下的一种哗众取宠的诗歌行为.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对于传统诗歌形式的革新,在传统承继上偏重于诗人主体的经世姿态与个性张扬,实现了诗歌语言上的刚性镕铸与纳入,诗歌体格上的柔性改造与运用,诗歌技巧上的广泛继承与更新,这些都为他尊情说烛照下的"能创"原则和"叛逆"精神留下了独特的诗史印痕.  相似文献   

7.
食指在60-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创作体现了复归五四人文传统的特点,开创了80年代以北岛、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朦胧诗创作的先声。同时,受制于诗人身处的时代话语体系和外在境遇的影响,在其诗歌作品中留下了深深地时代烙印,但其超越"主流"的"非主流"诗歌创作风格,则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以食指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所共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文学与政治之间处在一种既紧张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中.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对文艺问题的重视带有某种总结历史教训,并致力于为现实政治任务服务的特点,积极倡导"反共文学";另一方面,受到当局鼓舞而蓬勃发展的各种文学期刊,却在主流意识形态以外孕育滋生出"另类"的声音,并最终促成了台湾文坛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文学浪潮,具有决定意义地奠定了当代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洛夫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军人身份与战场上炮火的洗礼使他对生命的意味有很多充满悖论性的体验,他的诗作表达出对生存与限制等哲学命题的感悟,这种文学意识在其1960年代以后的诗作中得到更加张扬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学界以往讨论较多的是其60年代以后的创作情况,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准备期的50年代的作品.以洛夫在19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为讨论对象,尝试探讨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如何呈现并引领了时代风气,并逐渐塑造了诗人的美学风格与文学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从欣赏角度论述诗的美感作用,对于确立和发展具有民族特征的欣赏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美学思想内涵主要为:提出"韵味"说,以此阐释诗歌意境的构成,认为意象与物象的本质差别是"离形得似",主张"思与境谐",强调诗人艺术构思过程中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和谐统一,不可生硬雕琢客观物象,形象地归纳概括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构成了风格论体系.所有这些,源于他对诗歌艺术表现特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龙艳 《学术交流》2008,43(5):166-169
以温庭筠、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歌独树一帜,被称为"温李新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人群体用全新的审美视角与价值尺度,将"温李"一派精致绮丽的风格、朦胧迷离的意境、感伤缠绵的情调与西方的诗学理论相结合,开掘出新诗的艺术特质.可以说"温李新声"唤醒了新诗的旧梦,同时现代诗派也用现代的眼光照亮了以温李为代表的晚唐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