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活动与诚信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互为主客体,并具有不同的诚信道德规范。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如果诚信道德缺失,则会严重地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在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形成道德规范与法律制约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并以此作为市场经济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06,22(2):36-39
道德价值是道德本质的真正体现,对于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具有根本性和终极性的意义。现代伦理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伦理学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进步。建构起公正与幸福的道德价值,可以生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体道德的提升、增强规范伦理的有效性,可以促成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的统一。人类为实现幸福的公正而制定的规范才是真正的道德规范,人类为实现公正的幸福而完善的德性才是真正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道德虽属精神范畴,是软力量,但道德良善决定着人的行为良善.任何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确立国家基本制度(法律)的同时都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特别是从政人员的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具有价值功用是毋庸置疑的.政治道德能够促进人格完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规范人的权力行为,同时也能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也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建设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以其迅捷的速度传递知识与信息的同时,其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和发展过程无序性的特点,也导致了大量文化垃圾的产生。鉴于此,必须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网络道德规范应以辨明真伪、保持真诚、履行责任、遵守协议、提高警惕、拒绝诱惑为主要内容。网络道德建设,就个体来说,应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加强心理调适,规范行为表现;就群体来说,应建立健全道德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永杰 《社科纵横》2010,25(7):127-129,139
道德可以分为显性的道德和隐性的道德,处在显性层面的道德对于道德主体来说,还只是外在的规范;处在隐性层面的道德则已经成为道德主体心灵深处的道德律令.道德内化就是从显性道德向隐性道德转化的过程.道德内化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道德主体对于道德规范产生道德情感,经过长时间的涵养实践,进而使得道德规范成为道德主体的道德人格.道德内化的实现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它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影响力,促使道德主体吸收外在的道德规范成为自己内心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阿格妮丝·赫勒对道德理论的思考主要是在现代性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思考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的相对主义状况。现代道德结构的变化、抽象道德规范与具体道德规范的共存与冲突展现了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引发了现代道德哲学的困境,赫勒的道德理论针对的就是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并试图基于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状况的这种变化建立一种实践商谈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与道德--对经济学某些倾向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两年一种比较为人所接受的观点,即"经济学已经完全摆脱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说教",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认为经济学不做道德评价的说法不能成立,没有功利主义道德观,就根本不可能有称之为经济学的东西;从新制度学兴起之日起,道德问题就逐渐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并不直接地或主要地研究道德规范,但它总是给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以巨大的影响;承认经济学受到道德观的制约,承认经济学有观念的倾向性,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思想家们关于现代性危机的各种反思中,从道德视角进行的反思和批判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赫勒对现代道德理论的重建主要是围绕着"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存在?"这一道德中心问题而展开的,最终落脚干对理性化进程中道德规则的重新阐释.赫勒转换了道德规则划分的标准,即从按照层级划分变成按照领域划分.详细论述了现代社会中道德准则和法则、道德原则和格言等多样性的道德规则,并强调,多样性道德规则的内化对于消除外在道德规范和个体的内在自由之间的张力具有重要价值.正是通过对道德规则的一系列重新阐释.赫勒为克服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一种道德重建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资源的整合是改变现代社会道德资源相对稀缺状态的需要,也是超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部"道德资源对立思维方式的需要,更是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充分的美德伦理资源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道德资源整合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维度:道德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应凸显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理念,坚持全面、协调的方针,吸纳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先进道德资源,注重创造性转换,增强道德资源的整体功能.网络道德根植于现实道德资源.通过对现实道德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将优秀美德伦理资源创造性地转换为网络道德,不仅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美德伦理资源,而且也为网络道德资源的开发、培育与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学界对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大致有五条路向,即道德规范体系建设路向、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化路向、“个人美德”的诉求路向、道德建设的信仰致思路向和在道德与政治的相关性中探讨道德建设的路向。分而察之,五条思考路向都各有所得,也各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其所得的同时克服其不足,为思考道德建设开辟另一条更合理的路向。“道德维系机制”概念的提出,即为了满足这一理论需求。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随着传统道德维系机制的解体,急需构建现代道德维系机制,使道德由外在约束和他律真正化为社会主体的内在约束和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