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黎  陈伟芬 《江右论坛》2007,8(10):46-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存在"合理内核"是它可以传承不息的根本原因.在现代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记录体.这一特点决定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极其必要.它不仅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深层教育目标.因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文言文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郝明 《社科纵横》2023,(5):10-16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现实状况的应然与实然的辩证要求,明确提出并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并要以文化自信为精神源泉和动力支撑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共产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演进的理想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内核契合共产主义文明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新征程的时代体现,是超越以往文明形态的新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向共产主义文明形态迈进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3.
法治代表着社会进步与文明,代表着公平与秩序,代表着自由与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法治之路异常艰辛,法治取代人治障碍重重.法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自身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顺利成长的结果.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关键就在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建设法治的社会根据.其中缺乏民主制度的保障、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影响和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是法治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国人民的法治理想具有人权、自由和社会正义等内在价值,其突出表现是“人民要求政府及其官员守法”;中国人民对法治的要求有源自中国社会内部的现实原因。中国的法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法治建设应该而且事实上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法治与社会之间有着动态的联系;中国社会中有助于法治发展的相关部分正在逐步发展。法制是实现法治的途径。尽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中国在立法、司法和其他方面都正在朝向法治社会发展。中国的法治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林红 《社科纵横》2014,(2):130-13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在于文化的选择与重构。文化选择的依据是需要与价值的契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理想价值、社会政治价值和批判价值满足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文化选择两难境地的需要。文化重构的结合点在于二者在学理上的相容性、相似性,文化重构的基础则是二者在思维方式上的互补性。正是在文化选择与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在实体价值层面的最大特色是司法的宗法伦理理性。“经义断狱” ,充分体现了儒家之礼对中国古代司法活动的影响 ,礼治主义成为中国传统司法的最高原则 ;“德主刑辅” ,着力提升道德在中国古代司法中的重要性 ,深刻反映了传统司法的德治主义精神 ;“御笔断罪” ,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对司法的控制 ,透视出中国传统司法中皇权至上的实质和鲜明的人治主义色彩 ;“和谐与无讼” ,代表着传统中国人对诉讼司法目的的理想追求 ,是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开启中国近世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时代。宋代"亲邻法"规则不断演进的过程,展现了社会变革带来的法的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效率价值、公平价值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华"和合"文化、"情理法"一体的司法理念对法的价值之间张力的调适和整合。宋代"亲邻法"规范的变迁既推进了田宅交易自由和效率,又维系了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秩序,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聚合力。这一法律制度变迁蕴涵的法的价值理论、昭示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法律哲理,对变革中的当代中国具有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丽 《社科纵横》2008,23(5):13-14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基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经济高增长背景下凸现出的社会公平问题,消除影响社会公平的各种障碍,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市场经济趋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收人分配悬殊。社会贫困面扩大等问题,主管社会救助工作的民政部于1994年选择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应对。目前,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认识是把它作为一种维护公平原则的社会制度去弥补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所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社会公平制度是否应该考虑效率问题,以及如何在设计社会公平制度时考虑效率问题。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目标和理想社会行为准则中,是公平至上的,如儒家思想的“大同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