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2008,(24)
在中国,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相似文献   

2.
朝颜 《老友》2013,(2):42-42
身为长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当孩子从家里的小环境开始走向校园这个大环境时,做长辈的便不仅仅是要关心孩子的吃饱穿暖了,还要关注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必要时,长辈还得充当好孩子的“消防员”呢。  相似文献   

3.
读者广场     
过年,给孩子“压岁礼”好 近年,在一些地方已时兴“压岁礼”。笔者认为,“压岁礼”较“压岁钱”情更真意更切。 “压岁”乃中国传统,体现了长辈对小辈的关心爱护。新春佳节,长辈们可给孩子备一些富有现实意义的礼品,诸如一份儿童报刊,一纸赠言贺卡,一套新书,一盒文具,一本字词典……礼虽轻但情重,融注了长辈的关爱,也能使孩子从中受到启迪,感受爱意。  相似文献   

4.
礼仪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家长们受旧观念、文化水平和环境的影响,常常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乱跑乱闹,见到老师和熟人一语不发,平时嘴里脏话连篇,在家里不尊敬长辈等等。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应及早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乡下,谁家里生了小孩,特别是男孩,长辈们就开始替他种棵树,树长大了,孩子也成人了。孩子长大后,自己也种树,树长大了,孩子也该盖房成亲了,选一两棵成材的树伐了,做梁做柱。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农历过年是大事。过一个文明、快乐、祥和的新年,孩子的参与必不可少。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学一些年节礼仪,全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要倡导孩子学习敬亲尊老之仪。仪式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祭拜先人和给长辈拜年是年前和年后的重要活动。带领孩子参加祭祖和拜年活动,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没有挨过骂的人和没有骂过人的人,大约是不存在的吧。我不是伴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或者是和风细雨的呵护声长大的孩子。我们这些来自底层、来自乡村、来自原野山林的孩子,对骂声是不陌生的。骂声就像蘑菇一样,喜欢依附那些散发着湿漉漉的鲜活的生命气息的地方生成,譬如庸碌的街市、匍匐着蟑螂的土炕、蚊虫飞舞的庄稼地、苍莽无际的山林等。这骂声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在人与人之间的骂声里,最常见的是长辈骂晚辈和夫妻对骂。长辈骂晚辈,似乎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长辈骂起来是那么的干脆利落、理直气壮。夫妻对骂,由于…  相似文献   

8.
民俗民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对民俗民风的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承续。本文以山西圆锁礼仪为中心,详细考察了大同圆锁民俗的产生、发展,大同圆锁礼仪在孩童12周岁举办,由于受"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只有男孩才能佩戴长命锁。圆锁礼仪,一方面,寄托了长辈对孩子平安、富裕的情思;另一方面,通过这一仪式,孩子对自己于长辈也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9.
用心准备     
◆主题点评 在同学们的文章中,经常看到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亲情的,可是所写的内容大多跳不出长辈如何对晚辈关怀、爱护,以及由此激发出晚辈的幸福感和感恩心。当然假如长辈因种种原因已经无力施爱,可能这种“感恩”就不存在了。难怪有人说,在现在中国的字典里,“孝”字只剩下空洞苍白的字眼。当然,多数良知未泯者一旦做了人父、人母之时,也许会从迷梦中惊醒,“常回家看看”那孤寂无助、来日无多的父母。然而用心多少,已经无法用父母昔日的付出去衡量了。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纯朴的血缘亲情淡化、稀释了呢?真希望将来的孩子不能连乌鸦、羊羔都不如。  相似文献   

10.
倾斜的爱     
现代人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享受家长或其他长辈的关爱,却不知感恩回报。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一定全在孩子,家长们往往只顾用爱去包围孩子,却经常忽略了教会他们如何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如何去回报。下面这组北京景山学校师生的小文,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爱是怎样在几代人之间流动的。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给予是足够多了,但在精神生活上的给予又有多少呢?难道我们不应扪心自问吗?偶而看到的几件小事,令我惊愕,让我担忧,不禁要问:做父母做长辈的到底应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小学,那天孩子向他要钱,说学校要组织去野游。我的同事给了50元钱,孩子嫌少。大人说:"50元还少啊?"孩子说:"臊不臊死个人,50元也  相似文献   

12.
你看过欢乐的长鼓舞和优美的扇舞吗?你听过动听的伽仰琴和洞箫的演奏吗?你唱过委婉的《桔梗谣》和《阿里郎》吗?对了,这些就是朝鲜族的文化特色。中国朝鲜族的总人口为192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并日益凸显,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的迁徙,大批农民远离家乡,奔赴不同的城市务工,尤其是在河南新县这个涉外大县,出国务工的人数几万人。这样,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寄篱在亲属或者亲戚家,或者由隔代长辈抚养,较好一点的由其母亲抚养,长期的与父母远离,短则一年,多则几年,对于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4.
高阳 《社区》2012,(24):62-63
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母亲,作为"独一代"的她,养育了一个可爱的"独二代"小男孩。当被问及家中平时是谁照看和接送孩子时,她坦言由于自己和丈夫都忙于工作而分身乏术,加上家中的长辈们都渴望照顾小孙子,因此平时都是姥姥、姥爷在承担抚养小孙子的责任。这对"独一代"夫妇每天与孩子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5.
生命之树     
清明时节,我陪老父到湘中老家祭奠先人。这儿是衡山的余脉,比较偏僻,只见山岗上树种繁杂,葱葱郁郁。这儿的村庄有个习俗:无论是谁家添丁进口,都要在孩子百日之前,由父母邀上村里有威望的长辈  相似文献   

16.
泉涌的井     
那年,北国。大雪茫茫。我和一位长辈行走在雪原上。  相似文献   

17.
孝道伦理广泛渗透到唐代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在衣食住行的方式上均有所体现。通过梳理及文献,发现子女需要尽心竭力地为父母长辈提供充足食物,并结合父母长辈的身体状况,合理搭配饮食;子女要将最好的衣服留给父母长辈,同时子女着装有礼仪要求;子女要尽可能地与父母长辈累世同居,并在居长期间有特殊要求;父母在时,子女尽量不远行,出行时要尊敬长辈,并为老者提供方便。可见,唐人的衣食住行方式总体遵循了尊长优先、便于行孝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衣帽归位
  衣帽归位,就是把衣服(主要是外衣)和帽子放回原处。当然,这是指在自己家的时候。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长辈出门回家,晚辈要帮长辈把脱下的外衣和摘下的帽子放回原处;二是自己出门回来,要把脱下的外衣和摘下的帽子放好,不能随意往床上或椅子上一扔。  相似文献   

19.
丁克时代尚未结束,"被丁克"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一字之差,成为这个社会怪现象的翻版。从没孩子没负担的白领丁克,到惧怕压力"no money,no good"的伪丁克,再到想怀孕却怀不上的"被丁克",整个高压社会带来的后果是结婚后是否有孩子——这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而来自家庭、长辈、社会等固有传统,让"被丁克"家庭承受着无限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20.
王淼 《社区》2011,(22)
小时候,生活在渝东的乡下,每逢农历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蒸糍粑,用来拜神祭祖。那香甜的气味总在空气中弥漫着好久,嘴馋的我们总喜欢吃那甜甜黏黏的糍粑,尤其是裹着面粉经过高温油炸过的糍粑,香味更加浓郁。但长辈总要我们省着吃,抑或知道孩子嘴馋是止不住的,总是藏了一些糍粑,说是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