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思想文化大交融以及现代化的背景下 ,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思想文化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和格局呢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将引领你去进行一次新颖的探索。由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出版的蔡德贵教授主编的《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是继其专著《阿拉伯哲学史》之后 ,推出的关于阿拉伯哲学思想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系国家“九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作者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的思想风貌。作为认识当代…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向来被忽视,《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一书,以多维的视角,通过比较、分析,简明全面地评介了这种文化,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论公正,不乏拨云见日之洞见。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汉语和阿拉伯语文献,梳理了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形。两千余年的友好往来和两个伟大文明的交流互鉴,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向阿拉伯世界传播的基础。其传播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66-2000年,建立在间接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2000年至今,《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呈现高潮,出现第一本汉语直译本。能够抚慰读者心灵,与阿拉伯文化中苏菲思想的精神相通,是老子著作与思想被接纳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立足于悠久而友好的交往历史,英法等强势语种作为桥梁,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宗禾 《金陵瞭望》2011,(8):29-30
在关注阿拉伯世界动荡局势的同时,西方世界将更多的关切目光转向中国。日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文章《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认为,那些相信中国会步阿拉伯世界后尘的人,大都是从简单的意识形态来看问题。决定中国命运的正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和其所发展出来的制度模式,而非外力。文章说,包括西方式民主制度在内的所有制度都在面临挑战,任何一个制度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发生危机。  相似文献   

6.
为使出版物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重量、面积、容积和其他量值)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统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于1987年1月1日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规定》的主要内容是:1)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7.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学史和宗教史上,《盖绥德·布尔德》及其增补本《穆罕麦斯》是最受欢迎的赞圣诗。考察它们本身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包括汉语在内的90余种语言的注本、译本的产生、流传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8.
《突厥语词汇》(原名《底完·路阿特·突尔克》,下文简称《词汇》),是我国新疆人马合木·喀什噶里(意为喀什噶尔人马合木)在十一世纪七十年代编定的一部突厥语辞书。这部书的特点是用阿拉伯语来注释突厥语词,因此,作者在编纂过程中自然参考了当时阿拉伯语辞书的体例。某些研究这部《词汇》的学者指出,马合木此书在体例上与阿拉伯人法拉比(卒于回历350年/公元961年)编纂的《文学辞书》(《底完·努勒·阿达卜》)最相近似。但是,人们不能由此断言,作者在编纂《词汇》时墨守阿拉伯辞书的编纂成规,因为突厥语不同于阿拉伯语,是另一语系的语言,作者在编纂  相似文献   

9.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分不能简写,如1993年不能写成93年.b.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3-02-18或19930218或19930218.c.日的时刻表示可用GB2809的规定写法,如15时9分38.5秒写作15:09:38.5或150938.5.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a.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b.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字.C.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个字长,不用千分…  相似文献   

10.
一、阿拉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阿拉伯世界从伊斯兰教产生到今天,经历了近1400年的历史演变,应该说,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但是,不管阿拉伯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支撑整个阿拉伯社会的思想和伦理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变。这是因为,伊斯兰教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阿拉伯人的世界观要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而且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也要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直到今天,这种状况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正是伊斯兰教以不变应万变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进阿拉伯数码的建议冯力平阿拉伯数码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人类一大财富,但我觉得有改进的必要。改进的目的,和汉字减少笔划、统一字形一样是为了节约时间。一、十个阿拉伯数码多为一笔,只有"4"、"5"是两笔,可一律改为一笔,以求一致。二、十个阿拉伯数...  相似文献   

12.
《朝觐途记》是我国清代著名回族学者马德新于公元1841年至1849年前往阿拉伯朝觐、游学的沿途日记和见闻录,是马德新亲历阿拉伯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通状况、民俗风情后,留下的一份珍贵记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朝觐途记》的版本源流、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14.
《瀛涯胜览》,明马欢撰(一说与郭崇礼合撰)。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信奉西域天方教(即伊斯兰教),通晓阿拉伯文,富有才干。曾以通事(即翻译)的身份随郑和三下西洋,跋涉万里,经过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取道波斯湾,进入红海区域,先后共涉足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瀛涯胜览》即马欢在这二十个国家的各种见闻录。郑和七下西洋,前三次都是到古里国(今印度西南岸科泽科德一带)而返。为了和古里国以西的阿拉伯各国及非洲东岸一些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永乐十一年(1413),太宗文皇帝敕命正使太监郑和统领宝船,往西诸番…  相似文献   

15.
突尼斯印象     
周行 《社区》2012,(8):30-31
我曾经徜徉在突尼斯的街头——一个地处非洲北部、面积狭小的阿拉伯国家.一个被法国殖民统治长达75年之久,欧化程度最为深刻的阿拉伯国家。在这个国家.人们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深恶痛绝以色列的赶尽杀绝.同情并支持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阿拉伯同胞。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一千零一夜》的评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忠实反映”。但我们认为,这部“天方夜谭”式的离奇古怪的故事集与其说反映的是实际的社会生活,不如说它所反映的主要是阿拉伯的民族精神。从反映民族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可使我们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用伊斯兰精神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后继者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弘扬伊斯兰教义,终于在广阔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确立了以伊斯兰教圣书《古兰经》为核心的一整套信仰体系、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即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精神。如果说《古  相似文献   

17.
马哈福兹的创作意识梦禾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生于开罗一公务员家庭,开罗大学哲学系毕业。六十余年来他创作了近50部作品,曾获阿拉伯语科学院奖、埃及国家文学表彰奖等,1988年终于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他是第一位获此项大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当有人...  相似文献   

18.
喀喇汗、西辽两个地方政权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各方面相对隔绝,使得汉文、波斯和阿拉伯文的史料记载较少且各有长短。魏良瞍老师二十年如一日,在原版的基础上竭力搜集汉文、波斯和阿拉伯文史料,并博采众长借鉴近当代中外史家成果,遂使付梓新作《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得以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唐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恒逻斯河(今塔拉斯河)附近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史称“恒逻斯战役”。此役唐军失败,很多将士被俘,其中有《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杜环。杜环被俘后,在大食帝国生活了十余年,遍游阿拉伯帝国所属各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环乘商船回国后,根据他在大食的见闻,写成《经行记》一书。《经行记》原书久佚。不过,在杜佑的《通典》中,还保留了《经行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0.
商人在《一千零一夜》的各类人物中占绝对优势,之所以有这种侧重,源自于古代阿拉伯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古代阿拉伯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优势使《一千零一夜》成了一个展现商人生活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