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定员管理,指的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的定员管理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革工作;不合理的定员管理则会导致企业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降低工作效率。作为生产性行业的印刷企业怎样才能做好定员管理呢?  相似文献   

2.
赵岚 《人才瞭望》2013,(12):82-82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富余人员概念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企业富余人员是指超出企业定员标准,生产、工作不需要的人员。另一种认为企业富余人员是经过优化劳动组合,超出编制定员,不适应正常生产需要的人员。富余人员的产生不仅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本管理”,即企业管理以员工为中心。而“人本管理”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员工以工作为中心”。也就是说,“人本管理”要落实到员工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研究和管理,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真正体现对员工的尊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企业绩效,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研究是对岗位进行岗位设置与变更、岗位描述、岗位定员、岗位测评、岗位人员配置、岗位考核、岗位培训、岗位待遇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开展岗位研究工作不仅是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提高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人事相宜原则,是人事管理活动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本文通过对人事相宜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人事相宜应包括企业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宜、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宜、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宜、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宜四个内容,并对坚持这一原则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能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事相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要以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过渡或稳定性存在为前提:稳定现时的经营生产管理活动:设置的组织机构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能将旧的机构平稳过渡到新的机构;人员的岗位调整能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的部门和岗位;不适应的原有岗位人员能平稳的离职,不会因为个别人员的离职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因为个别人的离职带走人员,导致员工对企业产生没有信心的思想变化。稳定性是否具备取决于部门优化调整时的设立是否做到了“三适”: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同行,或者你是企业相关的管理者,你一定知道自己为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推行费了多少心血,你也一定明白推行一套绩效管理方案的阻力有多大。可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又不得不推行绩效管理,因为大家都知道企业“以人为本”,更确切地说,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体系,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步凸显,进一步强化了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险体制和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实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经济运行压力能起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绩效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中心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笔者介绍了当前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分析了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夕 《人才瞭望》2016,(6):130-130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想要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在管理中,思政管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主要对人本观念在思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给予企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晋莉 《人才瞭望》2005,(12):86-86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有效的沟通能为组织提供工作的方向、了解内部成员的需要、了解管理效能高低等,是搞好企业科学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效能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环境下,理论与实践的验证与体现。通过对其研究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型和与现在新形势接轨的重要手段。生产计划是企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不断优化企业计划与控制流程,对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发现一些瓶颈问题难以逾越,许多员工往往只是“干满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以最高标准去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或者承担的义务。实践证明企业员工整体绩效的提升能使企业以最少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目标,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尽先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加强员工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他们的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员工日常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协同知识管理是从企业组织整体的战略角度出发,利用IT工具把企业成员的工作、学习、沟通、决策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结合的一种信息化管理方法。它以知识和流程为主线,把知识采集、知识创造、知识分享融合到企业的日常流程运转中,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的能力提升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形成以来,其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绩效的作用日益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可。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管理者未能将企业文化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企业文化管理无非是喊喊口号、搞搞员工活动。结果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两张皮,文化不能发挥作用,管理也不能促进文化的形成。其实,企业文化并不“虚”,它不仅蕴涵在企业战略和使命中,更体现在企业的每一项流程规章中、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一言一行中。承担人才选拔、员工激励和发展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是展示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文化、维护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能。以绩效管理为例,倡导团队合作的文化应注重团队整体成绩的评价和奖励:提倡创新精神的文化应鼓励员工提出不同想法、包容新尝试产生的失误:讲究务实精神的企业首先要在绩效目标上体现“务实”,即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相似地,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另一重要职能的招聘工作如能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则即可有效甄别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又可向应聘者展示企业的风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胡慧平 《人才瞭望》2004,(10):106-106
企业中最复杂的因素是人,对员工的激励、调整、控制等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不难观察到,企业员工喜怒哀乐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的状态和效率。那么,企业怎样去消除员工对工作不利的情绪呢?  相似文献   

16.
刘俊 《人才瞭望》2004,(1):42-43
如今要员工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创新立意,确是最让企业煞费思量。那么,是不是员工失去了铁饭碗,就不愿意有好的表现了呢?不一定。管理顾问Robert Swain(斯温)说:“那些最开明的企业在这点上很坦诚。它们会告诉员工,碍于竞争压力,它们无法保证给予他们工作保障,但会设法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奖励他们。这样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股工作激情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6,(3):108-10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丛书》总主编赵永乐,上海交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通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并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设计了一套适用的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操作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招聘面试、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体系与机制设计以及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等项具体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冯刚 《人才瞭望》2006,(12):87-87
绩效管理就像一个筐子,容量是有限的。但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面对绩效管理的这个筐子,我们的管理者该怎么决策.该选择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把与绩效有关的东西装到这个筐里。才能使它能被企业最充分地利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9.
1.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三个衡量标准 人力资源经理必须视同经营者,把自己的工作用三个标准衡量,一是利润;二是成本;三是时间。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经营者,所以在规划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必须关注项目的人力资本、企业经济指标,以成本、利润为中心,视人力资源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必须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必须注意时间,讲求时效。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其意思可以描述为: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般说来,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和归属感、期望稳定的职业和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