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凤凰 《社区》2012,(14):19-1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位清末的湘军将领自小饱尝“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他在29岁时大病一场。病愈后他曾在诗里说“艰苦新尝试保身”,从此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他如此文弱的体质仍能戎马一生是绝不简单的。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讲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2.
“阿斗”似乎成了“愚钝”、“笨蛋”的代名词。其实,三国时代那位扶不起的刘后主阿斗并非天资愚钝,在他幼童时期,诸葛亮曾对他进行过智力测验,并夸奖他智力非一般。可他后来的表现为什么显得如此“愚钝”、“笨蛋”呢?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21日,一代武术大师吕紫剑老人在重庆南岸区上新街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18岁。吕紫剑生于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年轻时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而他则被称为“长江大侠”。他不但是一代武术大师,还曾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据估计,他的徒子徒孙已逾6000人,遍及海内外。最近,记者采访了吕紫剑的家人、徒弟、徒孙,追寻老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4,(6):56-57
在日本的“厄尔巴岛”卖煎饼詹金斯和他的日本妻子曾我瞳生活在左渡岛。那里是日本的“厄尔巴岛”,宁静隐蔽,曾是政治异见者的流放地。平时,詹金斯没事的时候就卖卖煎饼。他穿一件宽松的和服,外面套一件黄色的夹克。日本游客为一睹他的“芳容”蜂拥而来,而他的小个子和招风耳也很讨人喜欢。至今,美国的五角大楼里还严密保管着4张50多年前詹金斯写下的便条。  相似文献   

5.
北青 《中国农村》2007,(11):48-49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昧反思……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积极参与了“大跃进”运动的决策与推动,除了在当时发明“公社”这一用词外,他还曾大力提倡大炼钢铁与供给制。随着“大跃进”危害日益明显,从1961年开始,刘少奇对“大跃进”的错误有所纠正。与当时的大多数中共领导人一样,他对“大跃进”的错误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江西省南昌市土生土长的李大爷向笔者诉说了他的尴尬遭遇:几天前的一个上午,他乘坐2路公交车去百货大楼购物,没想到却坐过了头,因为他一直没有听到印象中的“百货大楼”这个站名,经向司机打听,才知道“百货大楼”站名改成了“东方银座·女性魅力之城”。而此前这个站曾改名为“亲亲宝贝”。  相似文献   

8.
李邵珍 《社区》2012,(7):51-51
面对残酷的诊断书,生性内向的他把这一切都藏在了心底。是居委会的“妈妈团”,还有曾接受过他帮助的居民让他得以康复,大家都说--  相似文献   

9.
郑元鹏 《社区》2012,(14):8-9
古代中外有很多关于通信的有意思的故事,小小的文字彰显出大大的智慧,在今天读来还是令人觉得妙不可言,对古人的才智由衷地敬仰。 以物报信救急情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四库全书》的编纂主持人纪晓岚以物报信的故事。纪晓岚的好友卢见曾被人告发大肆收受盐商贿赂,乾隆皇帝想派人去查抄他。纪晓岚知道此事后,就想去通知卢家,但他又不敢留下把柄。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他拿出一个信封,在里面装了一把茶叶,又放进一小撮盐。里外一个字没写就封好,速速派人送去了。卢见曾看到这封信后,开始不解其意,后恍然大悟:这是隐喻朝廷要“查”(茶)我这个“盐”运使啊。于是,他马上转移了家产。次El,乾隆皇帝派人包围并搜查了卢见曾的家,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他善行、草书,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他出自苏轼门下,但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倡“脱胎换骨”和“点铁成金”。由于苏门的关系,他在政治和苏轼共进退,一再贬谪,坎坷的生涯激发出来的激情,使他写出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他的诗对诗坛产生过颇大的影响,并得到江西诗派领袖的地位。黄庭坚曾游历了我省襄垣的名山大川。在襄垣县凉楼(襄垣县古八景之一)挥毫…  相似文献   

11.
王波文 《社区》2008,(4):42-44
年少时,他曾离家出走,四处游荡。中年时,他曾因诈骗入狱4年。他一直觉得自己活得“没有尊严”。一次他对流浪儿的偶然救助,使他感到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长达20年里,他总共收留救助过400多名孤儿和流浪儿童,他因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价值观初探赵守运,邵希梅(阜新矿院社科部)邓小平同志曾引用过一句民谚:“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就有人认为“猫论”或“实惠论”是他的价值观。其实这不是科学的概括,全面研究他的思想就会发现,“一切为人民”是他终身不渝的价值追求,无论...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沈荩案发生将近100年了,但有关史实扑朔迷离,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本文对有关史实加以考证,认为沈荩不可能向八国联军告发清廷大员,他在北京的活动也并非是“散布革命种子”,“着手中央革命之预备”,他被清廷逮捕并杖毙,不是因为他披露了《中俄密约》,而是因为他曾参与自立军起事。据此,作者就如何看待当年革命党人为了宣传“排满”所写下的“史实”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高岩 《社区》2011,(36):43-43
提起高玉宝这个名字,上至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下至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创作的小说《高玉宝》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半夜鸡叫》影响了几代人,曾受到毛主席、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接见,他也因此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并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本卞 《社区》2012,(2):14-14
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17.
保存  一鹤  志成 《百姓生活》2013,(1):31-32
卓加罗,是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禾山派出所坂尚社区民警。他2年多抓了108个逃犯。曾创造一夜先后抓了3个逃犯的奇迹。因此,派出所看门的老大爷叫他“铁罗”,意为“铁打的罗汉”,媒体则称他是“八闽第一神捕”。  相似文献   

18.
曹鸿骞 《社区》2014,(8):15-15
千百年来,曹操曾被一些封建卫道士诬为“篡逆者”,以至于他在许多戏曲中的形象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生一贯奉行的准则,并专门为此颁布了《内戒令》。  相似文献   

19.
他,曾是全国瞩目的“神童”,他,曾是全国的风云人物。1977年,他成为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的第一人;他。曾让全国不少父母为“制造”神童着迷,成为无数孩子的榜样,“制造神童”成为一种风气。时至今日,在人们谈到神童教育都离不开他的名字——宁铂,  相似文献   

20.
《百姓生活》2012,(5):I0001-I0001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声明,如有哪个人能攻克癌症,就为他塑一尊“半身金像”。这一声明曾在全世界医务界引起轰动。无数个学者、专家都梦想着能为自己塑个半身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