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如果从战国时期的《禹贡》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达九千余种。此外,国外还大量收藏了我国的地方志。如日本收藏中国的地方志有2847种,美国仅国会东方部收藏中国地方志有2939种,如果把其它几处收藏量加在一起(其中有些相同的版本),与我国现存地方志数量可等量齐观。地方志源远如此流长,种类这样繁多,这不仅在中国是件值得骄傲庆幸的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有它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动着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在地方志二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同样,方志理论的研究与方志的发展相伴随。宋末元初之际,地方志开始定型并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对于方志理论的探讨,除有的文人学者在个别史论文章和当时编修的志书“序”“跋”,以及有的方志目录学家、辑佚家的考坪中做些涉及之外,几乎没有开展。明、清以后,编修地方志日趋发展,盛况空前。特别是清代,成了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代。方志理论研究随之被人们所重视。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开方志学研究之端。他提出方志要“去华求实”,“经世致用”。他利用地方志资料撰著的《天下郡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公布并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为保障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我国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条例》作为行政法规,既是地方志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地方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以《条例》精神解决修志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对续修方志和编纂地方综合年…  相似文献   

3.
谈方志批评     
在我国志苑中,志书多评论少,志评专著更少。新方志编修10年,也是志书多评论少,专论志评的文章更少。然而,方志批评恰是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这里仅就方志批评理论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应当是一门史学批评的科学。是对以志书为中心的一切方志范畴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评论。修志批评的对象,涉及方志领域一切范畴。包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方志书编修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为适应方志编修工作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刘光禄与江苏李明、杨向东、陈有清等同志合著了《县志编修探微》。此书将古代方志理论和当前修志实践的经验融为一体,以简明、生动的笔调,介绍了县志编修的全盘工作,切实可行的编纂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是一部资料比较翔实的普及性学术论著,对目前从事地方志编修的同志及有关理论研究工作者和热心方志事业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在中国方志学方面,他有重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方志工作。现在,我们正在整理旧的方志,使它的丰富资料能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为了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四化中的作用,许多地方也在着手编纂新的地方志。因此,研究章学诚在方志学上的论述和贡献,对我们正在开展的方志工作,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志工作蓬勃开展的今天,随着方志成果的不断涌现,方志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也在日趋深入发展。由刘玉平同志编著、由黄山书社出版的《编志实践录》一书,即是方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李绂及其方志活动 地方志,亦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文化典籍,其历史如从秦汉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二千多年了。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都认为,清乾嘉时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的形成除他本人方志实践之外,还与前人的修志经验分不开。事实上,在章学诚之前很久(至少可以溯源到东晋)就有人探  相似文献   

8.
仓修良 《阴山学刊》2004,17(2):46-52
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是方志发展的第二阶段,宋代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形成了新的志书体裁,并且还将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以来虽然得到了新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困境。由于社会变化和西方理论的大量引进,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时尚化”和媚俗化的倾向,致使批评功能出现了偏失。批评功能的这种偏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批评意识的匮乏、批评主体的缺席和解释的虚拟化。要摆脱这三个方面的困境,批评家就必须首先坚持正确的文学立场,秉承科学的精神,保持批评的良知;其次坚持明确的标准,努力发挥创造力,同时积极对作品做出价值评判;最后把目标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关注思想和内容本身,重新凝聚起批评的实践力量。唯有如此,当代批评才能获得独特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理论作为时代社会客观现实需要的反映,必然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如此。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关注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科学分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国际国内状况;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白效咏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36-139,161
目前,方志学仍隶属于历史学下之专门史,为三级学科。地位低下,导致学科构建不健全、学术研究不深入、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研究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研究难以为志书编纂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成为方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能提升方志学科为二级学科,从方志理论、志书编纂、旧志整理、地情研究、年鉴编写5个方面构建方志学科,深入研究方志理论和志书编纂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能提升志书编纂的质量,促进方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要讨论的是六朝时期两湖地区即今湖北省、湖南省出现的地方志.在转入正题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交待清楚.第一,两湖方志主要集中出现在南朝梁以前,南朝陈并未产生方志著作,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冠以六朝称谓;第二,两湖地区在六朝行政区划变动频以,地方行政机构所辖范围往往包括了邻近地区,因此探讨两湖方志有时也涉及到两湖地区繁外;第三,历来学者对方志的分类基本上可归纳为二种:一种是广义上的分类,即方志不  相似文献   

13.
李娟 《青海社会科学》2008,1(2):121-127
学科特征问题是我们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必须要予以回答的一个元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始终存有较大分歧。本文认为,要正确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首先要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哲学—科学二重性"。文中,笔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发展线索、方法论原则以及研究内容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立 《兰州学刊》2012,(2):129-133
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生态批评在文艺学界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对文艺介入社会作用的漠视,使中国的生态批评脱离了对目前中国生态失衡现状的关注,从而成为对现实无关痛痒的象牙塔内的学问。要改变上述现状必须改变生态批评的美学基础,即从无功利的立场向介入性原则转变。这就需要在中国生态批评理论的建构中认真关注当下中国的生态现状,抛弃各种不合时宜的乌托邦思想,使中国的生态批评能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傅守祥 《学术论坛》2004,(2):168-171
大众文化的产生、崛起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 ,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国季刊》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发表了宫城教育大学高桥孝助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高度评价了我国复旦大学江西籍教授黄苇和夏林根合编的《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同时还热情赞誉我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修志事业。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国外研究我国方志事业的新动向,本刊特将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田有同志译文全文刊出,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志尽管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地方志编修时间最久、最成体系积累数量也最多。中国地方志源于古代,始于图经,成形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完备繁荣于当代。方志在总结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地方志是中国人民贡献于世界文献宝库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面临着三个现实挑战:一是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三是要不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已在宏观进程、热点问题、重要现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部分研究论著不够系统,缺乏理论深度和历史意识。深化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对策是:一要树立和培养历史意识,加强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二要公正地对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传统;三要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兼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代的地方志,就其数量、质量和从其编纂经验或理论研究来看,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对清代方志的编写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但是,从清代乾嘉以来直至现在,研究方志学者多详清略明、甚至尊清抑明。这是对明代方志缺乏研究形成的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