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相对贫困落后 ,但可以依托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应遵循永续利用、保护性开发和特色挖掘等原则 ,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人力优势 ,并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者对人文生态旅游、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等研究较多,而对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红原县月亮湾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对该旅游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为该旅游区乃至整个川西民族地区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同时对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简短讨论,希望能对红原县乃至川西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水体景观和功能,巢湖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分为三种类型:湖泊河汊区、滨湖平原区和环湖低丘台地区。分析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不同开发模式:(1)湖泊河汊区湖光山色、水文化、水上运动开发模式,(2)滨湖平原区农家亲水生态旅游开发模式,(3)环湖低丘台地区康体、度假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持续开发的潜力巨大。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应采取协调发展、开发稀缺品、节约资源和消费适度、增强联动开发规模等措施来解决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资源的民族性逐渐遗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从而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消耗低、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国西部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西部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开发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强当地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郴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郴州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优势,但旅游开发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郴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用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方式进行,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的方针,突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出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实施“大旅游”格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渝湘鄂边地区,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老苏区、大山区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要实现扶贫开发,必须与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对鄂西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恩施为中心,依托两江(长江、清江 )两道 ( 318、209国道 ),以线串点带面,构成“三区四品五线一龙头”的总体布局结构,并构成具有极强辐射能力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障碍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现有的法规政策资源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障碍。当前长三角地区应以医保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区域协作,建设好区域法治协作机制和区域立法协调机构,同时注重区域合作的利益共享与补偿,完善立法和行政两个机制的联动,借鉴国际法的成功经验充实完善申诉机制。  相似文献   

10.
雅安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是生态旅游的圣地,而且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凭借生态雅安这个魅力屏障来开发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是以人类对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反思为基础的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拥有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结合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龙县生态旅游开发是在当地资源优势基础上形成的,旨在消除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地域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发挥着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其中,生态旅游具有充分利用资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市场和品质定位,科学统一规划;突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主题,差异化定位,突出小区域范围内亮点,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自然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极不相称。针对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贵州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旨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崇尚绿色人文旅游、关注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天然地域优劣势.以"一带一路"推进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历史性契机,基于SWOT分析法,透视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张掖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和挑战,梳理其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剖析张掖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借以诠释其总体思路及可行路径,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张掖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回归大自然"和"绿色旅游"的新型旅游,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因而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必须从制度上进行保证.针对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制度短板效应,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抚州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含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天象、遗址遗迹、民族文化、古镇风貌、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及旅游商品十大类。在分析抚州市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抚州市生态旅游滞后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景点分散和景区容量小。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必须大力开发独具抚州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产品和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实施以“临川文化”为核心的名牌战略。根据抚州市的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功能和市场需求,科学地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推动抚州市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江中上游生态景观类型及资源特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中上游地区素有 华夏植物园"、 世界硒都"、 全球古生物庇护所"的美誉,珍稀的生物资源,雄奇的自然景观,悠远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民俗风情,使这里成为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宝库,其生态景观类型涵盖自然生态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半自然生态景观三大系列,体现了生态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地区正面临大开发的历史关键时期,建立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要而紧迫,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为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提供文献保障的必要途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需要充足的文献信息资源,但目前该地区的文献资源现状是文献信息总量不足、文献分布不平衡、缺乏有效的文献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没有统筹协作,因此,建立地区文献共建共享机制意义重大.建立黄河三角洲文献共建共享机制,需要成立主管机构统筹协调,要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并且要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桂林大旅游圈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是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原生价值高,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与条件优势,但也存在与周边景点竞争、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旅游开发相对滞后等不利因素.因此,要通过加快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旅游联合发展机制,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要素整合等措施,促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晓涛 《南都学坛》2011,31(2):127-128
保护生态是南水北调的前提,没有渠首地的生态保护,调水也就失去了意义。生态旅游开发是渠首地和受水地同享收益的最优选择。渠首地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生态进而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护一池清水送京津的最优路径,为了更好地发展渠首地的生态旅游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要和国际接轨;二是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适度;三是控制游客数量,提高客源质量;四是开发本地特色浓郁的旅游商品;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生态旅游意识的提高;六是尽快建立生态旅游指标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