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认识贵州省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近代不同程度地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神学宗教的原因,以及它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一西方神学宗教传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以天主教最早。据史记载,明万历三年(1575年),天主教开始传入贵州,当时属于天主教澳门主教区管辖。清康煦二十九年(1690年),改属南京教区统属。康煦三十五年(1696年),立贵州为代牧  相似文献   

2.
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目前基督宗教信仰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基督宗教传入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时,教会大都采取了"建教堂、办学校"的传教策略,使得基督宗教宣教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影响了部分西南少数民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基督宗教仍对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产生着一定影响,需采取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其中传入中国的新教,中国人称之为基督教。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我西南大门,大批的传教士潜入西南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和特务活动。使天主教、新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据1907年(光绪十三年)统计,广西全境设天主教堂50座,基督教堂29座,其中壮族聚居的武宣、凌云、崇左、柳城、贵县、百色、龙州等地区均设有天主教堂。1862年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相当一部分教堂分布在武鸣、桂平、象州、贵县、宜山、百色、龙州等地。以下为了叙说方便只统称基督教。本文主要是分析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石羊古镇是云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生相融、和谐发展的典型地区.在此地,土主崇拜、儒家文化、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多元宗教并存,各行其道,呈现多元宗教相融并存的文化奇观.石羊多元宗教并存是盐文化在该地宗教文化建构中打下的烙印,贯穿着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5.
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入时间大致在清末同光年间,先有商人带入,后有传教士传教,义和团运动前发展缓慢,以天主教为主。义和团运动之后至宣统年间是这一地区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天主教的数量和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基督新教开始传入。民国前期这一地区的天主教稳定发展而基督新教却走向衰落。其原因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基督教自身的渊源以及陕北民间信仰的价值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6.
“洋教”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统称。洋教传入贵州,始于明末清初。184o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取得了传教特权,贵州的洋教势力亦因此而迅速膨胀,其传播范围逐步扩展,对贵州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影响。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人贵州,十九世纪后期,基督新教又相继传入。洋教传入贵州的渠道主要有二:其一,是黔籍或外省籍人士在外地奉教后返乡或入黔的影响,这是洋教传入贵州最早的来源。早在明末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京与官绅士人阶层交往,不少人信$f天主教,其中就有贵州举人。思南信奉天主教的…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李向德宗教僧纲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央封建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统治形式。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僧纲制也以不同的形式传入土族地区,并很快被统治者所采用,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相似文献   

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也是信仰和文化的融通之地。儒家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尤为值得重视。明清时期是关帝信仰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而忠义精神是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核心价值。通过军队信奉、基层行政长官推动、商业塑造等形式,忠义精神得以广泛传播,成为西南各族群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儒家忠义精神传播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促进了该地区宗教、民俗文化的融合,及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跨境而居的景颇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信奉基督宗教的一个重要民族。基督宗教在部分景颇族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基督宗教始终对景颇族教育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情况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不少民族信仰宗教。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萨满教、东巴教、道教、东正教等。其中佛教在我国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历史,道教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督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热议,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以文化传播理论为前提,要在中国语境中具体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基督宗教的各个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已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已经中国化。中国政府坚定地认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后已经是中国的宗教,天主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认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从总体上已经完成了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是中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应当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但中国基督宗教仍旧需要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深度中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宗教一定能够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深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高山峡谷,北与西藏毗连,东南同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交界,西和缅甸接壤,杂居着傈僳、怒、白、独龙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91.47%,其中傈僳族占51.77%。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较为落后。长期以来,各族群众中盛行着与民族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原始宗教,还信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掺有佛、道教的“本主”。其中,基督教虽然传入较晚,但怒江20余万的傈僳族群众中,有58000多人加入了基督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序言中说,在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上,从文化输入的方面看,总共有两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文化输入。一次是汉代印度文化的传入,一次是明末清初西方文化的传入。如果没有这两次文化的输入,我们谁也说不清我们今天光辉灿烂的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两次输入,事隔一千多年,应该说是毫无牵涉的。然而细分起来.它们二者之间有极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凭借一个宗教的力量,叩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最初宛如潺潺的细流,终于扩展增强,成了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印度靠的是佛教,西方靠的是天主教。中国…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基督宗教曾多次传入宁夏地区.近代以来,天主教"圣母圣心会"和新教"内地会"在宁夏进行了长时期的传教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借鉴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改教时试图保持原有的社会资本和宗教资本,应用这一命题对传教士在宁夏所面临的传教阻力、传教策略和传教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变迁是民族学、人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南少数民族近代文化变迁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自18世纪末起,西方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而导致的苗、佤、景颇、拉祜、傈僳、羌、彝、怒及独龙等民族部分支系的民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族群结构等方面的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少数民族有2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青海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历史悠久,影响最广。省内各世居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信教群众众多,寺观教堂及宗教教职人员数量大,分布广,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这是青海省情的一个重要特点。青海省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宜接须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中央民族会议和全国宗教会议精神,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东各民族人民中存在的主要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和原始宗教。汉族人民中信教者人数不多,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有少数人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人民中传播,道教和原始宗教则在其他少数民族中流传。现将各种宗教在广东各民族中流传分布的源流情况,简说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主教在闽东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闽东不但是我国舍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之所在,同时还是我国少有的天主教人口聚居地之一,曾经在我省乃至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天主教早在明朝末年就传到这一片土地,随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有时甚至是惊心动魂的撞击。360多年来天主教的教义、礼仪、生活方式等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从不相适应到基本上相适应,并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和平共处”,天主教由外来宗教变成中国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走过了一段十分曲折的道…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利川天主教发展为个案,考察民族地区农村宗教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认为良族地区农村信众结构仍以“五多”为主,农民信仰观念趋于理性,农村宗教氛围有所淡化,宗教整体发展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