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的辽阔土地上,展开了列宁所说的“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到1918年秋,在苏维埃俄国的30个省中,已建立了2个区域苏维埃、30个省苏维埃、121个市苏维埃、314个县和区苏维埃、6033个乡苏维埃。在中央和地方,经过大量的组织工作,建立了统一的苏维埃国家机关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苏维埃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领导了苏维埃的宪政建设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苏维埃民主思想 :苏维埃的选举权属于工农群众 ,苏维埃是人民生活的真正管理者 ,人民有权监督苏维埃机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苏区时期,中共以起源于苏俄的苏维埃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外来的苏维埃理论和中国农村的实情未能充分契合,苏维埃的实际建立和运行,同中共在理论上的预设存在差距,从而出现了富农操纵工农政权、领导干部官僚作风严重、军队凌驾于政权之上、党政不分等众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党代政。中共当时并未认识到出现问题的深层历史原因,尽管后来又对苏维埃进行了改造,但弊端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月革命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机关。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列宁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最初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改进和完善苏维埃政权机关工作。特别是在其晚年,对苏维埃国家机关改进和完善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列宁与苏维埃民主的最初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果说俄国革命的无产阶级是苏维埃的直接创造者,那么发现苏维埃的意义,从理论上赋予它议会民主替代物之地位的则是列宁。列宁在苏维埃一出现就抓住了它的实质和核心,并在此后反复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论证,凸显了一种迥异于议会民主的新民主模式。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又依据俄国的政治现实,设计出了苏维埃的第一个实践模式。然而,苏维埃体制在随后的发展中没能按照预设的轨道运转,而是出现了游离与滑轨,从而形成了作为后来数十年因袭一贯的政治体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根据地出于获取情报、打击敌人、保卫苏维埃政权、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党和苏维埃的政治影响以及反制敌人邮电检查的需要,对敌人进行了邮政检查。邮电检查的执行者主要有红军、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团体、各级政治保卫局和赤色邮政。在苏维埃根据地政权比较巩固的地方,其邮政检查权逐渐向政治保卫局集中,这合乎邮政检查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解读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宜从现代产权理论中关于土地权属的基本要素着手,而是应该更多地置于当时的客观环境特别是政治因素来评判;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政策,有鲜明的阶级性、不确定性、依附性和强制性;苏维埃土地政策的实施,解构了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经济基础,建构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年代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苏维埃土地政策既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目标相呼应,也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既是革命年代的阶级话语,也是改革年代的阶层话语。作为前者,它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一种根据地政权。作为后者,它指向了当前居住在城市底层的散工。苏维埃的旧词新意现象要求从概念史的角度梳理作为阶级话语、阶层话语的苏维埃,还原其"气"与"势"的现实本相,透析苏维埃现象背后社会群体的行动与态度。包容性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是在国际苏维埃运动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引领和感召下发生发展的,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重要一翼,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具有深刻的关联性、关联域和关联度。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和中国苏维埃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突出表现为二者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同步性。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形态性、结构性、功能性和过程性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只有在通过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关联性、交叉性、整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中,才可能获得同情性理解与系统性揭示。  相似文献   

12.
西路军西征期间,由于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先后两次创建河西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西进,建立永昌、山丹苏维埃政权;第二次西进,建立高台、临泽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西路军在河西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从全局出发,从战略目的出发,这就是要西路军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军事条件下,西路军失败了,最终河西苏维埃政权也归于失败而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过程中,曾一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在政权模式、土地政策和党内斗争方面,共产国际套用苏俄经验,使得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屡屡陷入困境,最终无法立足苏区。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列宁选集》第3卷第784页)但是,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并取得胜利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严重地妨碍了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管理。同时,苏维埃国家机关除外交人民委员部外,“仅仅在外表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与新创建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普遍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的思想,在苏维埃机关中实施了"工人成分占多数"的政策。本文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维埃干部政策这一最重要部分真正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较客观地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苏维埃时代的中国苏维埃社会,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在其特殊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苏维埃社会社区建设的特点颇为鲜明,其演进与转型也颇具特征。尽管时间不长,又不很完全,但中国苏维埃社会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丰富与深刻的。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均是异常宝贵。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5,(7)
老百姓第一次有了选举权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1931年12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苏维埃地方政府暂行组织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区域内的革命政权建设是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1927年11月彭湃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后,苏维埃政权在各起义暴动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来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党执政的政权。因而,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伴随着这一政权的成立而产生。怎样处理好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江西省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块苏区内所建立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坚强有力的苏维埃政权。它不但领导和组织江西苏区人民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江西中央苏区,而且为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对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江西苏区是在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20.
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是在借鉴和仿效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识指导下的制度创新。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贯彻始终,在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形成、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仅形塑了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组织规则、工作内容和职能设定,也赋予了其根本的、鲜明的人民性品格。这是“人民检察”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