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 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以及历代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其中部分瑶族被迫在南岭山域内迁徙流动,素有“过山瑶”之称。我们在调查过山瑶迁徙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该族群中,保存了大量用汉文记载的谱牒。这些家谱宗牒记述着过山瑶的来源和各家族的组织繁衍情况,保存了该族群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族文化及地方史料,是研究瑶族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曾指出“族姓之  相似文献   

2.
前言贺县瑶族主要有土瑶和过山瑶两种,土瑶也称平头瑶,过山瑶也称尖头瑶,这种称呼均和妇女所戴帽子的形状有关,另外,土瑶是先迁来的,所以也称"在地瑶"或土瑶他们自称"土优"(t'oju)或"勉"(mjen),意思是人土瑶和过山瑶都使用勉语,可以互相通话,两个支系均属盘瑶系统(优勉系统),与瑶族另一大系统——布努瑶系统有较大差别,但土瑶和过山瑶两支系是分寨聚居的,文化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互不通婚嫁,据说过山瑶迁来贺县才六七代人,因此,土瑶把他们视作外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4.
过山瑶是对瑶族的又一称谓(或为别称),它浓缩了瑶族先民千百年来漂洋渡海、翻山越岭、过山吃山的历史进程,形象反映了瑶族历史生活画面的社会学意义.瑶族人民在过山吃山的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主要包括:以盘瓠神话为发端,创造盘王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借用封建王朝名义,创作《过山榜》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从北往南迁徙,过山吃山种山以实现民族大转移.盘王精神永远激励着瑶族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
盘瓠神话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文化影响,瓦乡人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它以神秘的巫风,独特的地名和服饰延续着这一古老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形式.  相似文献   

7.
瑶族《评皇券牒》中的盘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人民珍藏的《评皇券牒》,以名《过山榜》、《过山照》、《圣牒榜文》、《瑶人出世根源》等,都记有盘瓠故事。其故事梗概与从汉末《风俗通》到清初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史籍记载的大同小异。盘瓠到底是什么?从唐代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直至今日尚无定论。笔者是瑶族史学工作者,经常接触有关盘瓠记载的史料,亦疑盘瓠畜犬说之妄诞。现试论之。  相似文献   

8.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活干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过山瑶有悠久的历史,元明之际已在此生息繁衍,与今日生活在这一带的瑶族有前后继承关系.在明正德九年至清道光十一年的300多年中,乐昌瑶先后三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是北江上游地区瑶族之首.由于耕作方式,王朝征剿和征调等原因,从明初起乐昌瑶相率向外迁徙,今生活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24县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的过山瑶,多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乐昌县.乐昌东西二山(其中西山在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一带)是过山瑶的重要祖居地之一.过山瑶尤其国外过山瑶对乐昌怀有特别的感情,主要由于从乐昌外迁的瑶族众多,以及乐昌有一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和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粤北瑶族主要为过山瑶和排瑶,他们在千百年的辗转流徙和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等浪潮的冲击下,粤北瑶族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临“被现代化”的问题;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政府和民间两只推手,在有所扬弃的基础上,用多元化的“外部刺激”促使其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延缓传统文化的灭失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瑶族民俗文化张劲松一、瑶族民俗文化本位正在加速变异以一定民族范围内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为依据的观点和态度,就是民族民俗文化本位。所谓民俗文化本位的变异,指的是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变异。瑶族世居山区,特别是过山瑶更是久居高山之巅、地理封...  相似文献   

12.
瑶族《过山榜》中的婚姻文化黄志辉瑶族的《过山榜》,又称《过山牒》、《过山榜文》、《评皇券帖》、《评王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牒文》等。它是占瑶族人口一半以上的过山瑶所珍藏的用汉字记录的文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它不仅记载了瑶...  相似文献   

13.
陈奕含  陈耕 《民族论坛》2022,(3):93-101
民瑶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从高山瑶分化出的次级群体,与汉族有着特殊的族际互动。文章实地调研了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境内历史悠久的“四大民瑶”传统村落,认为民瑶传统建筑形制是明、清时期汉、瑶两族文化互文建构、融合共生的结果。在实践中,民瑶群体吸收了汉族更为先进的农耕文明,其传统建筑相比高山瑶更侧重于通过对周边汉族群体的模仿,展示出紧凑、守序的整体形制。作为封建时代山地族群“尽遵王制”文化认同的具体实践方式,民瑶传统建筑实质是封建社会末期南方山地民族逐渐形成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格局的物质见证者。  相似文献   

14.
<正> 瑶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6省(区)的130多个县内,人口达21 3.4万,内部有过山瑶、八排瑶、布努瑶、平地瑶、顶板瑶、蓝靛瑶、白裤瑶、茶山瑶等等支系。平地瑶主要居住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的交界地区,属盘瑶系统。本文拟对其分布,源流及特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大板瑶:把民族服饰一丝不苟穿在身上文·图/徐正荣依据居住环境与服饰打扮,广西的瑶族可分为过山瑶、红瑶、盘瑶、香瑶、白裤瑶、布鲁瑶、范头瑶、大板瑶等。其中防城港市防城区板八乡中越边境上的大板瑶,其习俗颇为独特,且鲜为人知。大板瑶的历史存在于板八乡老人们...  相似文献   

16.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省、自治区,共二百多万人口,其中,广西占百分之六十一之多,自古就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历史上瑶族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人们根据其服饰、习俗等特征将其分为顶板瑶、盘古瑶、过山瑶、红瑶、花瑶、白裤瑶等30多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在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杂居交往中,多数瑶族还兼通汉语、苗语、壮语、侗语等。他们多在海拔一千至二千多米的边远山区劈山筑寨,开土造田,过着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与世隔绝般的自给生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创造力。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孙荣垆 《民族论坛》2022,(2):117-124
排瑶命名制度反映了排瑶的社会结构特征、族群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信息。姓氏是排瑶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瑶迁徙、发展的历史。排瑶的姓名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反映了个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的变化,是排瑶社会规范的体现。本文将史料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分析了排瑶命名制度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在当下的变迁情况。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排瑶命名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瑶命名制度的变化也是族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汉、瑶、壮族群在这里交汇融合。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族群迁徙,呈现出族群相互渗透、风俗互化的历史画卷。虽然族群差异仍然存在,但区域内共同的经济、文化、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奠定了多族群融合的基础与和谐共处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 优棉是一个长期依山而居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极为敬畏神鬼,把外界神鬼分为二类:一类是令优棉畏惧的,可以致人畜生病或死亡的鬼怪精灵;另一类是专治邪鬼驱妖魅的神。优棉相信现实世界中都充满着精灵鬼魂,故出行入山,都处处防着与邪鬼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