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加拿大法裔少数民族心理是在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中期加拿大的历史演进、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中形成的,它具有被异族征服的屈辱和对其统治的敌对、文化生存的焦虑、社会经济地位导致的自卑和弱势的敏感等特征。20世纪60年代得到矫枉过正的自我修复,进入90年代,法裔民族心态渐趋平和,但是少数心理仍十分敏感,弱势心理定势没有得到克服。这种心理成为魁北克分离主义至今不息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就主权问题第二次全民公投之后,魁北克人党担纲的魁北克分离主义渐入低潮;但是2007年后呈现回升之势。魁北克分离主义的社会基础是魁北克法裔族群,魁北克人党与魁北克自由党和加拿大联邦当局围绕法裔族群的社会文化利益进行博弈。2011年5月加拿大联邦大选之后,魁北克分离主义力量受到明显削弱,但其对加拿大国家政治稳定与和谐的潜在挑战和冲击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法裔民族意识是愈演愈烈的加拿大法裔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它的形成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加拿大法裔民族意识的产生与英裔、法裔之间因殖民地问题而引起的难以逾越的民族隔阂,法裔族群为了争夺“语言权利”进行的语言文化斗争,天主教与新教间的不可调和的对立以及法裔族群的保守主义思想传统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谈加拿大独立前的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主要由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组成,此外还有本地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以及其他民族50余种。自殖民主义者进入加拿大以来,英裔和法裔民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并形成了以英法为主体的加拿大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在文学方面,加拿大民族文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独立前和独立后两个时期。由于历史内涵的不同,这两个时期的加拿大文学各具特色,在主题、题材和艺术风格方面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本文主要就加拿大独立前的民族文学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就开始出现分离主义运动.目前仍在活动的东亚分离主义运动主要有菲律宾南部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洛解放阵线",缅甸北部的"克钦独立军",印度尼西亚的"自由亚齐运动"、"自由巴布亚运动"与"马鲁古共和国运动",俄罗斯的"车臣独立运动",中国的"台湾独立运动"与"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等.这些分离主义运动分为种族分离主义、宗教分离主义、治权分离主义三类.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殖民统治后遗症、外国支持、复杂的民族矛盾、受极端宗教主义激化的宗教矛盾、国家内战造成的治权分裂.由于原因复杂,它在较长时间内难获根本解决.但大国的合作有利于遏制分离主义运动的泛滥和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80年代,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形成了在北美独具一格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国家干预主义、法裔民族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原则。90年代之后,魁北克模式逐渐演化成高福利、高税收和高外债的治理模式。进入21世纪,该模式陷入不可持续又难以自救的困境。这一现象既反映了西方很多福利国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体现了魁北克模式的独特而复杂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劳里埃是加拿大历史上的第七位首相,也是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在任期间,他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政府和教会、英裔和法裔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发展国家经济,使1896-1911年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在对外关系上,力争加拿大在英联邦内的独立自主地位的同时,维持同英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妥善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劳里埃在加拿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但是加拿大自身的历史、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加拿大英语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加拿大英语也反映了该国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分析加拿大英语及其折射的文化说明加拿大独有的文化特征——以英、法裔加拿大人文化为主流,善于包容和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创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建国之初,英裔和法裔两大创始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国家缺乏凝聚力。19世纪80至90年代,在"加拿大文学之父"查尔斯·罗伯茨的领导下,一批英裔联邦诗人以"加拿大第一"运动精神为宗旨,借诗言志,抒发爱国之情,为使英裔倡导的新民族主义占据主流地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多数联邦诗人通过自然抒情诗宣传加拿大新民族主义,罗伯茨则借助政治诗《加拿大》展示了民族主义情结,进一步提升了联邦诗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讨论了加拿大土著居民的历史背景之后,审视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出台的关于土著居民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时期正是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起初,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通过为土著学生建立独立的教育机构将其同化,后来试图通过公民身份认同来达到民族融合的目的.后者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团结、稳定构成了不利的因素.文中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土著居民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以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在公民身份性和民族性之间保持某种张力和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从狭隘的民族情绪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民主德国政府推行与联邦德国划分界限的民族分离主义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两德关系的深入发展,虽然一度维护了民主德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局面,但统一社会党政府最终无法切断长期历史形成的民族联系,更不能在民主德国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1990年的德国统一宣告了昂纳克的民族分离主义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为从文化方面来探讨加拿大的地区特性,从加拿大地方主义的历史背景入手,进而分析加拿大地区文化特性的表现,以及多元文化政策对于加拿大地方主义的影响,可以看出,加拿大地区文化特性对于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样加拿大政府可以根据区域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促进区域发展,避免地方分离主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台湾分离主义运动即"台独"的起源、发展演变、产生与膨胀的背景原因的分析,指出台湾分离主义运动无论在岛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属于非主流,是不稳定因素,不仅危害台海和平与中国安全,也对地区与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角度讨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如何折射和反映了这种精神的形成,从而成为其文学的一种传统。本文认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对亲英同化政策的怛忧、疑惑、就应该是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在其文学中最早的反映。之后加拿大文作品中日益明显的对二元文化的隐喻阐释,和随后的从多元文化角度对少数民族所遭受到的文化摧残的反思,这些文学艺术探索终于汇成了明显的加拿大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分离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与恐怖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常常被认为是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民族分离主义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和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谋求政治目标的合法化和实施手段的暴力恐怖性是其普遍形式。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要求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实践民族自决权,其实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曲解和滥用。在当代世界民族国家格局业已形成的情况下,应将民族自决权理解为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的权力,即全民公决权。因此,决不能将具有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更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以种种理由对他们的恐怖行为予以支持和纵容,否则,只能扩大恐怖主义的群众基础,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从而掩盖民族分离主义极端性、残忍性的恐怖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0月25日,加拿大举行了议会普选,自由党领袖让·克雷蒂安当选为第二十任国家政府首脑,接替前总理金·坎贝尔。 在加拿大历史上,让·克雷蒂安是第四个当选为政府总理的法裔加拿大人(之前有W·劳里埃、L·圣劳伦、P·特鲁多)。克雷蒂安家族来自法国中部卢瓦尔河谷,在加拿大已定居了几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的特点,因而其心理适应问题与一般高校学生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本文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措施,对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