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汉英文学翻译实践和教学的需要,针对相关研究系统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以翻译辩证系统观为指导,以译者双性同体理论和女性主义文体学为基础和框架,采用理论演绎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楼梦》英译中霍克思的性另4视角予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发现,在《红楼梦》英译中,霍克思受其时代语境、译文读者、原文作者和原文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的限度内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运用了双性同体视角;其双性同体视角部分地体现在其《红楼梦》译文的篇章、句子、词语等层面。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借以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理论,对翻译实践中的实质、方法、技巧、标准等加以解释,从而建构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新途径。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翻译视角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文章将模因翻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即适应选择论进行比较,进一步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说。 相似文献
3.
章华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141-144
模因论是近年来语用学领域新兴的一门理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诠释文化传播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模因论可以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点,比如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外语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淑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8-121
模因论探讨的是基因现象在思想和文化传播中的适用性,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再到新的宿主,不断传播的结果是使得新出现的模因最终成为强势模因,在语言当中凸显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辨认性。模因论视角下应用翻译可以从译语的词汇、句型、结构和信息四大强势模因入手,使译文实现实用目的,提高读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5.
杨松霖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149-152
“模因”(meme)这一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s Dawkins(理查德·道金斯)首先提出.“模因是一种新的复制工具,是文化传播单位,是模仿的单位”.翻译模因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语言发展与演变的规律,对翻译规范和策略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为高校汉英翻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模因论为指导下的汉英翻译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增进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削弱母语产生的负迁移,更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6.
季淑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123-129
英国驻澳门副领事乔利翻译出版的《红楼梦》译本(1892、1893)是红楼英译史上的第一个单行本(2卷)。对此,除了少量相关的简要文献记录之外,鲜有深入、全面的专题论述。在19世纪来华西人以提高中文水平而阅读《红楼梦》的背景下,乔利英译《红楼梦》的根本起因乃是辅助他们更有效地阅读理解原著,提高学习效率。乔利英译《红楼梦》的方法以忠实的直译为主,便于来华西人掌握相关中文语言的词汇意义、音韵效果与句法结构。他又能改译粗劣淫秽的内容,进行净化处理。乔利完成了19世纪最完备、文学性最强的《红楼梦》译本。 相似文献
7.
雷晓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6-62
翻译模因论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借助翻译模因观,应用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超级模因,探究《孔乙己》杨宪益夫妇译本的翻译情形可见,译本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在汉英翻译中的恰当转换,从而保证了较高的英语译文质量。这一结果也证明,在汉英翻译中对翻译模因(尤其是五种超级翻译模因)的恰当转换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继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2):107-112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出发 ,以《红楼梦》两部优秀的英译著作为蓝本 ,分析其译作者杨宪益和霍克斯不尽相同的表现手法 ,结合《京华烟云》对红楼之精心摹拟 ,阐明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意境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文章通过在《红楼梦》生态诗的英译中引入意境的概念,为翻译研究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11.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建构在翻译策略、规范和价值观等基础概念之上,其中交际规范和与之相对应的理解的价值观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研究恰如其分。基于此理论模式,林语堂编译《中山狼传》中传播了怎样的翻译思想,此理论又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英译实践提出怎样的要求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6-431
《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其宗教文化英译和传播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对不同时期三个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文化模因的英译应首选异化法,以期更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展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信仰,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进一步推进翻译模因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曹淑萍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5-176
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恰当运用翻译策略,有助于译者翻译出地道规范的品牌名称译语,以加快品牌名称译语的复制与传播,增加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几率,有助于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孟兆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9-201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文学作品从汉语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有时对于源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但对于西方读者却很难理解,非常容易造成翻译中的文化缺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将各自所属的文化融入其中。《红楼梦》两个译本中杨宪益先生的译本倾向于原文本,受民族和时代文化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物别名翻译对艺术形象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人物别名的翻译依赖于译者对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译者对别名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处理。文章以文学著作《红楼梦》杨宪益 戴乃迭译本为蓝本 ,探讨了其人物别名英译 ,分析了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式 ,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旨在与读者共同寻求一条对人物别名翻译的完美途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有许多词缀人名成群成组出现,如“儿”与“女”、“哥”与“姐”、“小”与“老”、“郎”与“娘”、“官”与“奴”等,包含了中国丰富的民俗人名文化。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翁婿对其采取了不同的译法,但原著中词缀人名群的文化含义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给文化的传递造成了一定损失,也给西方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扰。其实,如果重视词缀人名这一文化现象,严谨对待,仔细琢磨,根据英语人名昵称后缀的语言特点,就可以用意译加“y”或“ie”等作后缀,或者前面加 “Sr.”或“Jr.”等等进行英译。推而广之,这样的译法也能为汉语中词缀人名的英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
模因论和生态翻译论都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研究文化和其特定的翻译现象,两者形成一定共质层。模因论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模因论与生态翻译论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共通之处。两层面之间所追求概念交集相交的域越多,翻译的效果就越佳。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在这一共质层上对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思考和看法,期望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的翻译跨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荆娜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2-183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素是语言中的活跃分子,是构词的基本要素。语素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语素化的过程,即是语素模因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根据在构造新词过程中的自由程度,语素模因可以分为词缀类型的语素模因和缩略类型的语素模因。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通过外国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对外宣传的信息。文章运用翻译模因论,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期待规范,重点深讨翻译模因论关照下的外宣材料翻译策略模因,旨在强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坤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概述了<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的死亡委婉语的翻译,指出两种译本的翻译各具特色.提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英译中,译者在较好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亦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委婉意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