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河南许昌县榆林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该乡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利润7166万元,入库税金285万元,出口创汇840万元。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在产业聚集、产品升级、企业扩张、拉长产业链条等方面部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4.
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困扰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理论界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方法与思路,如"市场中介服务就业、政府投资带动就业、国企挖掘扩大就业"等等,这些思路都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均需要配备一定的投资,而吸纳就业的最大投资主体是企业,因此,就业问题实质是企业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从实际情况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开拓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河南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相应经济政策由有限允许到鼓励、支持和大力支持的逐步变化.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为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的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到2003年,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存全省GDP当中的贡献份额由3.6%上升到44.5%.达到3136.87亿元;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90年的4.8%上升到2003年的59-3%: 相似文献
7.
桐柏县对外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为动力。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重点,坚持开放引进和激活民营相结合,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全县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加,利用外资的质量和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落实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9.
10.
与时俱进做强民营经济从县域经济发展走势看,民营经济唱主角、做主体势在必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管理培训和企业投诉5个中心,已经为6家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300多人,为企业打造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近2700万户,注册资金逾3.2万亿元.每年销售收入3万多亿元,从业人员有7000多万人,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践行“三个代表”和坚持“立党为主、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河南新密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工业县(市),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先进县(市)差距,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走工业强市之路。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以及发展的快慢,取决于三大因素,即经营者、市场和政府.其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自我定位不准确,决策失误,行为不规范(对企业干预过多、管理混乱、公务员执法不公等),就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沁阳市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优化环境和党建工作等关键环节,着力创建“一流的投资安全区、一流的投资回报区、一流的优质服务区”,积极探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总数达2273家, 相似文献
18.
我们老河口市委组织部近几年来加大了组织工作创新的力度,探索出来的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等经验,有的被中组部转发了经验材料,有的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在全省范围内作专门经验介绍,有的在我市召开了专题现场会,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结合我们的体会,我们主要是“三管齐下”,加大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联结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禹州是河南省首批公布的18个改革开放试点县市之一,又被确定为全省25个重点发展县市之一.200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9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400多美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4亿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用新思路促进县域经济的新发展,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愈来愈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县域经济问题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试图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重点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诸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