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当前城镇化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西部农村地区城镇化的现实条件和东部农村地区城镇化道路的经验,针对西部农村的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提出了人口适度集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乡村工业适度集中等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宗智先生是美国华裔学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所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引人注目的观点:(1)他认为中国农村历史上出现的商品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的现代化发展;(2)他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根源是由于劳动力过密化引起的“没有发展的增长”;(3)他认为改革推动的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是突破中国农村过密化和出现现代化发展的起点;(4)他认为集体经济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本文是对黄教授有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观点的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一、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含义最低生活保障线,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贫困线”,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生存(包括维持健康的工作能力)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这个定义可理解为:(1)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具有确定的内涵,其量值是一定的,具有绝对性;(2)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贫困标准的内涵是变动的,其量值是不定的,具有相对性;(3)贫困标准既要考虑到人的自然生理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需要,也要考虑目前居民已达到的消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历程中,人们时贫困的认识逐渐由单维的物质层面向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维层面扩展.人文贫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被列为21世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问题尤为引人关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其主要理论主旨与反人文贫困目标具有一致性,因而对我国农村反人文贫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扩大,农村发展停滞。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推行的城市导向、国有企业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发展模式。具体表象为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剥夺,分税制以后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政策也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本。16大以后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农村发展,为此要深化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发育农村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结论是:(1)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非农就业机会;(2)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缘于发展市场经济或“入世”,而是缘自于我们制度上的弊端,应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应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锦 《社会》2002,(3):6-9
贫困几乎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挑战.与农村贫困问题一样,城市贫困问题在世界各国各地同样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我国亦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贫困特别是城市贫困问题,仍是我国面临和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就现阶段我国城市(含城镇,下同)贫困群体作若干解析.  相似文献   

7.
环京津贫困带面临着贫困和生态脆弱双重压力,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审视,环京津贫困带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比较薄弱,"生计五边形"显著缩小,这是区域难以脱贫及容易返贫的重要原因.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念,建议通过创新扶贫机制与政策、跨区域合作减贫、发展生态经济、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等,促进环京津贫困带"生计五边形"扩张,进入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减贫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21,(1):102-106
消除贫困,振兴乡村是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能够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转向过程公平。基于对甘肃省贫困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短期"因学致贫"现象依旧存在、个体"信息贫困"状况较为普遍、家庭"人力资本"结构失衡、区域"社会资本"支持不足。据此,研究者从教育尺度针对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改善农村办学质量,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构建协同治理格局,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各国都存在贫困问题 ,只不过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因而贫困程度也不同。俄罗斯的贫困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经济改革的失误 ;二是与自由市场发育所形成的制度性基础结构有关。在当前市场关系条件下 ,摆脱贫困应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国家应该通过促进食品市场竞争的方法 ,创造条件以减少国家对农工联合企业产品价格的垄断 ,扩大地区级和联邦级粮食储备按市场价格对农产品的收购。( 2 )保证农业生产者有条件地进入零售贸易市场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食品零售市场 ) ,开设农业组织下属公司和公司直属商店或合作社 ,利用客户提供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亚太农村综合发展中心(CIRDAP)是一个地区性政府间的自治机构。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在联合国其他有关机构和捐助者的资助下,由亚太地区的国家在达卡成立的。该中心开始成立时只有6个成员国。现在的成员国是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中心通过指定作为联络点的部或机构在各成员国开展工作。它主要与政府政策制定者、研究与训练机构和非政府机构打交道。该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1) 支持国家的行动;(2) 促进地区的合作;(3) 作为成员国的一个服务机构,通过研究、培训和信息传播促进农村的综合发展。它一直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改善亚太地区农村的贫困状况。农业发展、机构/基础设施的建立和资源开发(包括人力资源和就业)是其开展项目的重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时期,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负外部性和体制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自然资本的持续供给能力不足、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缺乏、就业不充分、保障不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受到制约、农村贫困现象依然严重。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体制结构,消除负外部性,矫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转型时期反农村贫困的体制框架为:完善市场体制,保护农村资源和环境;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就业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享受需求。  相似文献   

12.
沙占华 《创新》2021,15(3):11-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努力取得了减贫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减贫经历了废除封建生产关系缓解贫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救济式扶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摆脱贫困、专项减贫计划下的消除区域性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的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阶段转换,不同阶段的减贫政策依据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进行了适时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消除农村贫困当作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调整农村减贫政策;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加强减贫的国际合作,共享先进减贫理念和经验.我国减贫的成功,引领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文贫困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贫困的认识,逐步由单纯的经济范畴走向政治、文化等多维层面.人文贫困成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主要是人文贫困,农村居民人文贫困的实质是农民资源缺乏、能力不足、社会地位低下、发展机会丧失、缺少话语权等.社会工作是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方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充分体现出其反贫困的专业本质,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及其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实务工作方法,为其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提供了现实契合性.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速周边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与定居.在生命历程后期,农村老人以主动或被动的形式裹挟进城镇化潮流,从农村流入城镇,生活发生巨变.晚年迁移、 身份转型、 市民化等生命事件对农村老人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自身人力资本脆弱,农村老人进城即失业,加之难以享受城镇社会保障、 子女外出务工等,成为城镇新型贫困群体、 边缘群体和留守群体.农村文化对老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在城镇复制农村生活模式,难以适应消费性的城镇生活.虽然老人在城镇生活实践中充满困境,但老人渴望扎根城镇,其市民化意愿与能力间存在张力.进城老人希望在城乡之间两栖流动,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积累家庭资本以规避城镇生活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的亚贫困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贫困问题在1990年代以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农村贫困。但是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下岗工人的大量出现,城市贫困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的实施,又使得近年来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往往和低保制度结合在一起。关于目前我国的贫困线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说法。先算出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量,然后将这些营养量转换为食物的数量,再根据市价算出相等的金额,这就  相似文献   

16.
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娟 《社科纵横》2006,21(6):16-17
本文依据西部地区实际,着重提出从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化、稳步推进西部城镇化进程、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七个方面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莉 《社科纵横》2008,23(7):51-53
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是关系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问题,甘肃地处西北,在部分经济贫困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很大的限制,呈现出政治参与层次较低、政治参与途径单一、政治参与效能感低、政治参与主体分化的特点.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甘肃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把握,为提升经济贫困型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9):83-85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贫困问题的思想根源,聚焦农村群众思想道德滑坡、心态失衡、认识偏颇、拜金主义、违法乱纪、陈规陋习等精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教育、文化上进行帮扶,积极探索"思想扶贫"的有效路径,以"思想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最终达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这不仅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尽快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约束陈淑华缓解乃至消除贫困,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当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中国同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在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贫困是全球性社会问题,“它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差异与人们个体差异综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金花 《浙江学刊》2003,(4):175-178
本文通过对台州市椒江城郊农村的调查和个案分析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问题作了专题研讨 ,对相关问题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以下三条对策 :(一 )规范政府行为 ;(二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 ,合理确定土地征用价格 ;(三 )坚持社保优先原则 ,管好用好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