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众传媒于其"喉舌"功能之外,还应发挥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将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事实上的单向传播(灌输)模式,使双向对称传播真正得以落实,从而真正成为公民与政府、政权政治与政权外政治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形势下,大众传媒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而信息飞速发展的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在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之后,大众传媒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大众传媒与当代我国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和两者间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大众传媒不仅有义务告之公众发生了什么,对公共问题进行议程设置,而且也有义务呈现公共议案,为社会公众的公共讨论提供平台。大众传媒不仅应该保持包容性与开放性,而且应当保持公共议案的可竞争性以及公共理由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作为民主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主导性力量,大众传媒具有公共责任对政府施政行为提出公共质疑,进行公共监督,使公共权力得到合理的公共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过去50年关于政治传播与民主政治的研究中,学者们就大众传媒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各抒己见。40年代,大众传媒被认为可以控制公众思想。然而,二战后直到70年代,相反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大众传媒的信息不论是直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同时,正确认识大众传媒与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运用包括大众传媒手段在内的一切方法措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应该指出的是:需要正确对待、客观评价大众传媒对公平正义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空间是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与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不同,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事实上的单向传播(灌输)模式,使双向对称传播(互动)得以落实,从而真正成为公民与政府、政权政治与政权外政治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即通过体恤民众,满足民众的精神诉求,培养民众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沟通协调中促进政府与公民相互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公民对政府的自愿合作与对政治的自觉认同,在社会上树立起公共精神品格,使自身成为引导民众、促进民主的"文化场"。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更为关注人本身,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尊重需求与认同需求;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着眼于让公众舆论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更有利于满足公众政治参与的需求;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更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处境,更有利于公众缓释精神压力,增强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民主国家普遍的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设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其宗旨是塑造社会的公共精神,社会公正是作为公共空间的大众传媒之价值核心.为此,大众传媒应着力于促进人权发展、限制公共权力、增进人民幸福、维护社会公平,并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公众特别是占我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政治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8.
公共空间:大众传媒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负着意识形态使命,大众传媒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政治需求往往对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大众传媒的“喉舌”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革命党”思维模式在我党成为事实上的“执政党”之后,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随着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大众传媒仅作为“喉舌”显然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伴随,我们的宣传模式尤其是大众传媒的传统定位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众传媒除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之外,将更加注重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建设。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有利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作为公共空间是新时期大众传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连接政治体系和社会公众的重要中介因素,也是确保民主政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对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公共性"作了深入阐述,根据"公共性"的几个维度,即公有性、公治性、公益性和公开性等,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现状,并就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增强政策"公共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 ,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探讨民主政治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入手 ,揭示出民主政治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生产资料对民主政治性质的决定性意义 ,才能更好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丰富的内涵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本文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他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深刻论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探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溯源,理性地分析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困境和诉求。对大学生村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深层探究和理性思考,总结了探索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途径,以回答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三部分组成.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主要是,民主政治建设须服从与服务于全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政治大局,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是推动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民主政治建设应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取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牢牢把握它的基准点: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决要件;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文基础;宪政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之一,而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切实加强高校民中政治建设。分析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必须在深刻把握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做到学术民主、管理民主、育人民主,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作者首先分析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然后通过对国情的具体分析认为应该有步骤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后作者从党内民主、民主的制度化、善于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民主化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论述了民主政治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廷涛 《中南论坛》2009,4(4):52-55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党内民主是共产党党内活动的基本原则。利用党内民主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贯方针。新时期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深刻认识党内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示范效应、制度保障作用以及合法性汲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三部分组成。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包括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抗日民主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思想的宣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尝试。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包括其民主思想的发展与转变、民主党派的联合与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表明,民主政治建设须服从全民族抗战的大局,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是推动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民主政治建设应是开放的、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通道与政治产品——美国大众传媒的民主功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政治传播学的一个个案研究 ,即考察大众传媒在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功能。文章提出媒介的三种功能 ,并围绕这些功能展开分析 ,探究影响功能发挥的相关因素。文章客观地对美国传媒之于民主的正面及负面作用均给予评析 ,指出媒体在履行正面功能时恰恰削弱了民主政策过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