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代诗学的核心争论围绕着谁更加现代化的论题展开理论话语权争夺.诗学研究也总是毫无疑问地认定,诗歌沿着现代化途径逼近终极真理.但是,不管理论如何自在发展,却无法掩盖汉语诗歌退化的尴尬现状.本文解析了当代诗歌中的都市和乡村形象,揭示了在中国的具体语境中,"现代性"问题实际上可以象征性地简化为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问题,进而揭示了现代性理论在指导和解读诗歌中无法回避的结构困境,并由此试图为当代诗歌的重建提供一种可能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乡村建设成独立于现代社会的"飞地"。从反思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性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它与乡村文化之间并非决然对立,在文化现代性框架中,乡村文化可以实现其性质与功能的转换。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基本路径就是重塑乡村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皆源于对现代性阴暗面的揭示或意识,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性与作为一种行动的乡村旅游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密切关系、通达性或不谋而合。乡村旅游的命运取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较量 无论较量的结果如何,它的最终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4.
已经历现代性洗礼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质疑现代性,这为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我国乡村提供了前车之鉴。西方现当代对现代性所追求的主体性、同一性和消费主义的种种质疑,体现了现代性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我国乡村现代性的构建应该突破这些局限,建设和谐乡村,保持乡村特色,引导农民追求和向往非物质化生存状态,以收获更具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与中国自身问题密切相关,需要深入反思.近年来,国内学者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视野,揭示现代性问题的根本困境,并从马克思哲学的路径反思现代性,最终将这种积极反思的成果渗入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梳理和挖掘其研究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健 《学术探索》2014,(4):88-92
本文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这三个方面是:一、"被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为"自觉现代"的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表现出充分的本土化特征;三、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具有多元化语式。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质疑现代性主题与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增玉 《江汉论坛》2002,11(2):81-86
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但在这主流之下还存在着“质疑现代性”的文学支流。质疑现代性文学与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存在着精神联系,其基本主题和叙事是刻意营造乌托邦化的生存乐园世界,美化乡村生活、乡村文明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和本土文化的价值,抨击和批判现代文明、都市文明,在现代与古代、文明与野蛮、城市与乡村的价值对比中提倡逃离前者而回归后者,并以具象的方式对五四以来的现代性思想价值观念进行了背谬与拆解,表现出中国质疑现代性文学的诉求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姜文振 《河北学刊》2004,24(4):113-119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历史具体性".这就说明,中国现代性构想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是"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的,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发展的转型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性建构在"古今中西"问题域中显得异常复杂,亟需在厘清现代性自身属性及其合理形式的基础上,推进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路径的思考。现代性脱胎于西方文化传统,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但经过理性化论证以及资本主义扩展而具有普遍性维度。对于现代性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出发予以理解,在普遍的人的解放尚未实现以前,现代性属于趋向具体普遍性的文明论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作为现代性的合理形式出现,但资本主义形式必然产生"反现代性"的异化形式,使现代性运动表现为理性化话语与强制性权力相结合的矛盾关系,而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形式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必然性也合乎现代性价值理念的合理结果。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在当代中国还处于实践和理论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两大问题:驾驭资本和再造传统,前者缘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后者缘于中华传统现代化目标,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40—70年代,还是80年代至今,对赵树理小说评价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对文学现代性的不同理解。赵树理小说反映出的现代性问题并不单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也不单是毛泽东《讲话》影响下的解放区文学、50—60年代当代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而应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变中的现代性问题。赵树理小说是在对中国小说艺术传统资源的现代择取和转化中,在对五四启蒙价值的继承和在对农民现实生存问题的关注、对乡村本位价值立场的坚守中,实现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11.
论新声诗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声诗是中国工业文明时代的声诗,讨论中国新声诗的"现代性"问题,不能简单照搬以"西方现代性为唯一真实的现代性"的一家之说.因为中国的国情十分特殊复杂,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异常艰难曲折,在中国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中国内涵".新声诗的发生、演变几乎同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步伐同步,并映射出中国特有的工业文明道路整体的历史特性,呈现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特性,在各个不同层面上较全面地体现出现代性的"中国内涵"."现代性"是"新声诗"有别于中国农业文明时代产生的传统"声诗"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话语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之一.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法学现代性理念和制度的接纳与抗拒,对西方法律现代化经验普适性的反思,对法律发展中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性评估等方面.通过对中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纠缠的评析,可以看出中国法制在西方现代性话语传入后所发生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与文学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语这是一组有关晚清与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的笔谈。晚清在近年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性论域中已成为热门话题,而它在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这次也成为我们探讨的焦点。著者主要来自京城三所高校,临时集合是基于各自的个人兴趣、视点、看法和现有研究意向,并没有刻意寻求一律或一致的意思。这样做正可以见出各位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程光炜教授把视点投向以往关注较少的新知识界社会角色变动状况,以社会变革实验和新式社团为重点揭示“从书斋到社会”的现代性历程,从这个侧面透视出中国文学现代性在晚清的发生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揭示知性思维与现代性的内在纠缠关系,黑格尔辩证法确证了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实体、宗教与语言等存在基础的整体性决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始终对现代性保持着内在的批判维度.植根于这种整体性,黑格尔辩证法的伦理总体性在解构现代性的同时也在建构着现代性合理形态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孙强 《兰州学刊》2006,(10):82-84
本文通过对李泽厚的启蒙的现代性、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问题的论述的解读,揭示了其现代性言说展开的问题意识与知识立场,并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的现代性诠释的历史效用,以此来说明对中国现代性的探讨,只能是在历史差异的张力中寻求与现代的命运休戚与共的原则与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学史研究中,为了实现先在的文学史观念,现代性问题被遮蔽了.模糊性、二重性及反思性是现代性的固有机制,中国现代性具有自己的特征.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文学具有融合的一面,文学自我批判和反思性的丧失使现代中国文学与现代性存在着裂隙.现代性文学史观的提出改变了文学史写作的局面,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现代性批判”界定为韦伯与马克思共同面对的问题域.韦伯以“理性化”切入到现代性的揭示与诊断中,立足于理性化的两种逻辑展开现代性悖论的阐释;马克思通过“异化”来揭示现代性悖谬,将“异化劳动”领会为现代性困境的“本质性一度”,并对异化劳动的经济学话语和哲学话语实现批判,由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体现为一种“双重批判”.文...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发生、发展的参照体系和逻辑体系.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众多病人形象大都以现代性认同危机为病根.市场经济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运行规则是经济理性,而经济理性的泛化导致现代人道德理性的严重弱化、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发生.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重要结果就是社会病态和病态之人的出现.由此,现代性认同危机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中病人形象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总体而言,存在着两种对现代性的理解——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主要揭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则侧重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性生成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塑造。二者的区别是观念论与唯物史观的区别,同时,历史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又是一种批判性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到产业: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学术论坛》2012,35(1):77-81
乡村文化有丰厚的资源,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须通过现代性重构。但现代性重构困厄重重:一方面,乡村文化现代产业基础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努力融入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逻辑中,乡村社会的文化内涵日益损耗和缺失。本土价值观的复兴和村民经济利益的诉求为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文化产业现代性重构的路径,一是精神性重构,即对乡村文化空间和文化意象的重构,二是制度性重构,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方式的合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