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来源于实践,任何一种理论的价值都在于指导实践.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时年代,成熟于十九世纪七十时年代并充分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面临着时代所赋予的挑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容应扩大化、深化和细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持续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变革全部生产方式”作为经济领域内的革命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并解决经济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起步、新发展、新思路、全面拓新。新发展阶段,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境界,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立足于现实国情与经济事实、总结和提炼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马克思正义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马克思超越了政治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分方法,将正义的"价值"评判纳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事实"的考察之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马克思正义观的这一方法论基础决定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规范性不是抽象的"形式"规范,而是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总体"规范。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论形态不是超然于生产方式之外的"自然正义",而是在变革生产方式过程中将正义的价值理想内化于社会现实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续,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工具诱因、意识根源、消费诱因及制度根源均有重要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观念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及制度建设的路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体现了他以政治经济学为出发点,包含着唯物史观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论述,其中特别强调了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自始至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误解,因此,澄清这一误解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材料为基础,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与以往的政治经济学具有根本不同的出发点。马克思说:“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真理,它一目了然地揭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本经济规律是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社会生产的特征和本质,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并决定它的发展,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特点,决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戴维·哈维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活跃于20世纪晚期的学者,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针对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哈维主张回到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它。哈维通过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现代化状况)的社会文化反映,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也并不意味着是对现代主义的"决裂",相反,两者之间更多的是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两山”理论集中体现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放生产方式的意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划分了“生产方式本身”与“生产方式的社会使用形式”的边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处理人民群众的需要与不平衡发展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纵观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其经历着生产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最终以达到人类的需要作为转变行为的标准,“两山”理论以绿色生产方式,取消过剩生产,重置资本增殖逻辑,以市场资本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以生态促生产、以生产反哺生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当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念标准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我们开启了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任务。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由庸俗变为科学。其后继者们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其发展与创新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实现的不仅是批判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更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革命。《资本论》的世界观革命,实际上就是剖析和解构资本主义的"私人化"生产方式,发展和建构共产主义的"合作化"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世界观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论》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变迁。《资本论》就是世界历史的"重新书写"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每一次生产力突破性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有直接关系,已被史实所证明的这种趋势,到了近代更加明显,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生产高度一体化;科学技术已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从而也必须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进步。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只有并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马克思在19世纪论述科学性质时曾指…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将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从属于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资本的求利本性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围绕交换价值而展开,因而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平环境下的无政府地域的成功范例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建构起生态社会主义——它的远期生产目标是为了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它代表着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又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要;其特征是以生态为中心的快乐生产,使用价值和质量高于交换价值和数量。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这种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改变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形成于对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其基本理论特质是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分别从社会制度变革、生产方式变革和伦理价值观的转换三个方面,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价值观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理性和技术狂欢的时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马克思把技术界定为活动方式、生产方法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技术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决定着人的本质;技术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技术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校第16届经济理论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03年8月13~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师6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课题的研究方法问题、部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的教学体系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社会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中间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他们的任务是发现制约社会运动的科学规律。他们认为,社会研究必须说明某一具体的生产方式(它包括商品生产的资料和不同阶级与生产资料的各种关系)影响和决定其他社会生活的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的生产方式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写作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深入学习与研究《资本论》原著.  相似文献   

19.
从表象上看,政党转型也属于广义的政党变化与政党变革;但从根本上看,政党转型绝非一般意义上、个体化的政党变革,而是指传统政党形态已无法适应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革与时代要求,所有主流政党都被迫进行转型发展,以化解政党生存危机。唯有以国家-社会为本位,才能深刻揭示世界范围内政党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世界政党发展的基本历程证明:政党转型是政党政治变革的必然产物,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推动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变革;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变革推动政治上层建筑变革,进而推动政党政治变革与政党转型发展。政党价值与功能、政党政治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既决定着大众政治参与度,也决定着广大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度与支持度。民心向背决定政党兴衰与执政成败,这是政党政治发展亘古不变的定律。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扩权要以不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为限的观点,有以下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这一主张是以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经济结构是合理的,一切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都是适合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性质与水平的这一结论为前提的。然而,这一前提却不存在。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全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合理了,所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本上适合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状况了,从企业性质出发来确定企业自主权也还会遇到问题。因为,生产力、生产方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或迟或早地要跟着改变。 第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並不是企业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方面的一切自主权都应由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只能决定一部分自主权,企业的另一部分自主权是应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