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为例,重新分析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内部关系,可以发现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可学习性、中国有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功利性动机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自身分裂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反思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问题,结合祭孔大典的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作用,提出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扬弃礼仪文化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课程模式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调适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移植西方高等学校课程而逐步形成的.文章论述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洋务学堂、维新学堂和学校教育制度化以后的高等学校课程模式的变革过程.近代高等学校课程变革的经验对当前我国高校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五千年文明赓续传承中因高度发达的礼仪文化而被誉为“礼仪之邦”,在近代以来的道德转型历史进程中,传统礼仪发生巨大变革。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礼仪制度在塑造伦理认同、推动思想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道德建设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科学指引,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扬弃”了封建礼仪糟粕,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大学生人格理想的实现。目前,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面临着教育方式缺少实效性、群体负面效应的影响和手机文化的不良传播等实践困境。要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重要时间节点注重礼仪文化的宣传、充分挖掘新媒体对礼仪文化的作用和搭建平台载体丰富礼仪文化等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致命弱点。探其原因,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产生动因是科学精神缺失的直接缘由;畸形的科学文化理论构建是科学精神缺失的深刻缘由;传统的治学方式是科学精神缺失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9.
略论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礼制建设的顶峰,又为封建社会礼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礼仪制度史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周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甚大,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高效率的礼仪教育制度密不可分。西周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开始了,灭商后又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其形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其特点主要有:王室高度重视,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与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情景教育与实践教育等。其中不少做法对当今的青少年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文化区域 包括语言、文字、宗教、禁忌、礼仪传统和文学艺术、建筑科学、生产工具等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孳息垦殖于中国大地上,古代民族的知识和行为整体。中国古代文化在特定区域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下,通过古代民族的生产活动,不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反映和推动着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历史的进程。另外,风格迥然、色彩斑烂的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位序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自远古人类萌生"方位"意识伊始,备受后世学者的探赜索隐和阐幽发微,并逐步成型为一种融含着诸多礼仪伦理思想内涵的华夏文化传统.作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位序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了传统的空间观念、社会结构,以及中国文化的性质特点和延伸方向,而且更是经由了一个持续而漫长的生成与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3.
禁忌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法两国由于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在禁忌语中存在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从社交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迷信三方面对中法两国禁忌语进行对比,以此窥见两国禁忌文化之异同,从而促进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渗透着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以及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取决于中国对西学的取舍、加工和改造 ,而不是对西学内容的机械应对 ,反映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 ,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 ,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不但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高校应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是打破了儒学上千年来的独尊地位 ,却开启了中国社会摆脱传统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先河 ;其次是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却导致了教育的贵族化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最后是促进了近代学术的转型与发展 ,却产生了专营“术”而忽视“学”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美学以及礼仪文化历史的追溯中,探究礼仪文化的审美内涵及其审美要求,并论及中国礼仪文化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近些年,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在此影响之下,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历来不受重视,女子的教育仅限于家庭而已。只是到了近代,女子才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中国女学才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关于近代女子教育的专论甚少,本文拟对其产生和发展作一探讨。 中国近代女学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禁忌习俗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分名讳禁忌、圣物禁忌、宗教禁忌、礼仪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服饰禁忌、生产禁忌、饮食禁忌等。禁忌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发展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从藏族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禁忌习俗还具有超越民族性和民族社会性的特点。因此,藏族禁忌习俗是具有公益性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