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师范专业要培养出适合基础教育的合格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针对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低、实践时间少、见习效果不理想、实习安排有待改进等的现状,地方高师院校应通过增设实践类课程、增加课程内的实践时间、保证见习的时间和效果和改革教育实习形式等策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初步训练,从中了解中学实际,充实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培养为师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育实习也是检验高师院校办学思想、教育措施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尺度.教育实习可以反映高师院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为高师院校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另外,教育实习也为高师院校深入了解中学实际、研究中学教育教学提供极好机会。所以,高师院校都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工作,把教育实习作为高师…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现状来看,他们实践性知识相对欠缺,对教学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弱,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支教"农村学校和顶岗"实习"的效果。高等师范院校可通过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强化教师专业引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等多种路径来培养"实习支教生"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训练,其实践课程计划完整包括了对课程结构、教学实习内容、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实习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要求。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教育实践课程应当建构科学的教学实习内容与序列,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逐步获得;重视通过现场见习建立感性认识,为实习做准备;明确对实习教师评价的标准和预期;以过程管理与指导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实现实习教师、学校合作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共同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使命即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大突破,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及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基础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始终是高师院校最根本的使命。从剖析卓越教师的内涵着手,结合省属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从确立师范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权,完善"国培计划"与顶岗实习的衔接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基础教育新型师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重要环节。当前高师生存在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社会适应力差等弊端,加强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建构将教师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统一规划、系统组织实施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是培养基础教育新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反思型教师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与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胜任为本教师观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师发展观。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反思型教师,高师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师范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依据反思型教师的理念,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教育科研课程三大板块来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9.
培养培训相分离的弊端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遵照国务院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教育实习等活动,建立起高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使其相互促进。这既能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又能促进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务院提出的“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可以检验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检验高师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以及具备合格中学教师的各种能力,向时也是对各系、科所属学科诸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教育实习也可以进一步考查高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毕业前还能以此为据,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的再教育,以便使其胜任将来的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