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创造力是与物质世界的飞跃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体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研究和开发主体创造力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意义深远。主体创造力开发的关键是重组或重构认识结构。开发主体创造力必须使主体认识结构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在主体创造力诸因素中特别强调的是预见能力,培养主体预见能力,是开发主体创造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基础的统一:编辑选择的目标模式和社会职责王华生编辑选择的对象属于人类的高级精神产品。编辑选择显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的那种简单的刺激一应答过程,而是一个充分展现编辑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高级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起...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力     
编辑力是编辑主体核心素养的集结与汇聚,是主体创造性劳动的关键引领,是主体内在修炼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厘清编辑力与编辑含量的关系,对明确编辑力的内涵、推进编辑学范畴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多维变革语境下,编辑主体要顺应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发展要求,掌握编辑活动规律,适时实现身份转型,从创造力、阅读力、数据力、经营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壮大编辑力,精心打造精品力作,优化精神文化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编辑的创造力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分析了影响创造力开发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能力和人格等因素,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挖掘科技期刊编辑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的编辑工作中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 ,编辑是以出版和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执行者 ,编辑的基本劳动就是审阅、编修、收集稿件 ,具有审美能力是编辑工作的主导要求。而编辑的人格和感悟主要通过编辑的劳动表现出来 ,并可以使人明显地感受到编辑主体意识的审美创造力的高低。编辑要具有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 ,如发现美、理解美、协调美的能力 ,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感悟到美。  相似文献   

6.
编辑方法是编辑主体认识和改造编辑实践的一般方法,是编辑学范畴的重要组成。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编辑劳动得以维系的深刻基础,是编辑实践存在的深层依据。厘清编辑方法的概念、特点、学科意义与实践价值,有助于形成对编辑方法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深化编辑范畴论的研究,有益于提高编辑生产力、激发编辑创造力、维系编辑主客体关系进而巩固编辑劳动的价值实现“两个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人员的创造力朱晓荣一般说来,人类生活和人类文明都离不开创造。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培养与开发人的创造力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创造”往往抱有神秘感,以为只有那些举世瞩目的科学发现、科技发明才堪称为创造,只...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合法性危机,表现为批判力丧失、解释力走弱、表达力衰微、创造力贫困等,其本因是研究者主体精神的缺失,外因是人文生态环境的恶化。欲变教育研究的学术合法性危机为教育学命运的转机,研究者就应当培植学术创造力,即怡养生成学术创造力的独特的主体精神、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激发学术创造力的充分释放、通过对学术个性的自觉追求抵达创造性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编辑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资深出版人关于"编辑力"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对出版业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编辑能力的"编辑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编辑力,才可以能任胜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写作作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内驱力的写作新模式,它与非主体写作的现实分野在于言语创造性。言语创造力赋予主体性写作主体突围的内在力量和个性化的言语表现,是主体性写作的现实基点。而言语意识、自由与游戏精神和灵性悟性则赋予写作主体言语创造力的灵感、精神和素养,让言语创造力的养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的迅速发展和编辑人才管理需求的提升,期刊社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编辑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编辑人才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激发编辑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期刊社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中国科技进步。而开发、利用好编辑人才资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编辑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浅谈编辑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编辑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培养郭秀芝何谓编辑的美学风格?准确地说,编辑美学风格是指编辑审美能力对象化实现而集中表现在编辑审美客体上的稳定的、富有个性化的审美指向和美学特征的总和。它包含着编辑审美主体所反映出的独具匠心的创造性倾向,也包含着编辑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可以用"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其精神指导,但这不应该被视为编辑工作的性质,也不能涵盖编辑工作的全部内涵。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提高工作的自主性,开发自身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为推进并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尽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作为一个特殊的主客体关系范畴,是在一系列的对象性活动中互相建构、相互生成的,是表现在编辑活动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一般来说,编辑主体是指在编辑活动中自觉地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根据编辑规律和特性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编辑客体的编辑者...  相似文献   

17.
论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东方欲晓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处理编辑客体的一项社会活动。编辑主体指具有一定编辑素质和编辑技能的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指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编辑客体有两类:一是作品,一是作者。编辑主体直接作用于作品,所以作品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编辑工作的质量,编辑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素养。编辑主体的心理是编辑主体在长期的编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心态,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和职业特征。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人员主要表现出求实、求新、求异、求精、势利、定势、从众等几种心理。编辑主体在培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的同时,更要正视自身的心理误区,并通过自觉的努力克服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遵循美的规律的同时创造着符合人们审美意识的精神产品,另一方面伴随人们审美观的不断变化,对编辑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编辑之间的审美趣味、审美习惯也会相互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审美是编辑主体追求美和表现美的意识的反映。这种编辑主体的美的意识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会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它蕴含于编辑的内心深处,影响和制约着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观点、内容、形式的肯定与  相似文献   

20.
论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编辑在编辑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策划活动中的优创作用、鉴审活动中的优选作用和处理活动中的优化作用.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相对的,应在相对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