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民居建筑是体察客家文化特质的重要视角之一,客家土楼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福建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于古代i!kl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福建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福建土楼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三地各自为政、产品重复开发、恶性竞争等一系列缺乏区域合作问题。在国内外旅游业激烈竞争和市场需求日趋变化的环境下,有必要在一体化目标框架内,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旅游要素与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市场开发,推进资源互补和差异性开发,提升土楼旅游产品与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形成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一条富有海峡旅游特色的"土楼世界遗产之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楼、围龙屋等客家传统建筑引人注目,往往被宣传为包含中原文化的建筑遗产。可是,住在客家建筑的居民其实是从别的角度来把握自己的建筑物,如按照血脉、生命观等观点重视客家建筑其他的部分,所以不惜自掏腰包改造它。从景观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当地人对客家建筑的认知方式有多面性,需要多关注当地人本身的环境行为,并加强"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围屋是赣南客家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与闽西的土楼、粤北的围龙屋同为客家民居经典.作为客家建筑文化的杰作,围屋被众多建筑学家所论述,但其文化内涵却未被研究者所深究.如果以人为中心,从筑、居、思的角度切入,分析赣南客家围屋的文化意蕴及其在整体客家文化中的建构意义,就能够十分清楚地发现:赣南客家围屋所体现的独特人居文化是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有机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灿烂的文明古国,悠悠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客家这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辗转南迁,逐渐扩展到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台湾、香港等省区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近1亿的客家人。广西约有450万,占广西人口的十分之一,博白县约有70多万,占博白人口的五分之三。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他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博白的客家人对博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主要作用。对博白客家源流的探讨,寻“根”溯“源”,继往开来,以增强客家人与中原人之…  相似文献   

6.
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石窗 《东南学术》2001,(4):176-186
本文从土楼建筑特色之考察入手,追溯其尊祖崇本意识,以符号学的方法解读土楼具有的生殖崇拜观念,分析了土楼建筑结构与天文历法的关系,揭示蕴含其中《易》学内容,发掘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环境精神及生态智慧,由其“诗性”艺术风格看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作者以“叙事诗”和“写意画”来形容土楼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期待人们开发。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客家谚语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我们客家祖先的生产生活方式;客家俗谚包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具有许多深奥的哲理;客家俗谚有强大生命力,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它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群众掌握了客家俗谚这把金钥匙,客家俗谚才能真正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1991年2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总负责人迪安博士在泉州华侨大学宣布:“针对泉州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应当成立一个专门的学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科学研究机构,如同研究敦煌学一样,使泉州学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项目,组织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它进行研究”。于是,由泉州学者首先提出的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提倡的“泉州学”便应运而生了。研究“泉州学”首先要解答如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叫“泉州学”? “泉州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是一门用新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泉州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以及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促进和影响,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真理,为当前泉州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和进步服务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47-251
女性在具有鲜明地域和族群特色之客家歌谣的创作、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客家歌谣呈现出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交相辉映的状态。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与客家传统社会的地理状况、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因素直接相关。它集中展现了传统社会客家女性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多样风貌。同时,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为族群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样本,对深化客家学研究、开拓当代女性研究视野、促进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象可以展示文化持有人群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建筑作为文化运行的重要产物,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土楼是客家人从中部平原地带迁入南方山区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特有建筑形式,其中尤以福建的土楼最为典型和著名,而同样生活于山地的贵州苗族则多以干栏式的吊脚楼居住.福建客家土楼和贵州苗族吊脚楼两种山地建筑在选址上的风水讲究、用料上就地取材的方式和楼层房间的布局,还有通风、采光、保暖、抗震等方面独到的设计以及修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技艺,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国土楼之乡——福建永定的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成天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却连一次生意都没做过。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我讲课的底气多少有些不足。 去年春节前,我利用逛街的机会,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感觉春节期间做小孩子的生意应  相似文献   

12.
岭南     
《中文信息》2007,(11):120-136
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古镇和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建设也别出心栽,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旅游开发中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各土楼所在地以行政区为单位,人为割裂"福建土楼"在品牌形象、空间分布、产品特色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福建土楼"形象的模糊化、土楼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开发主体的无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福建土楼"旅游的健康发展,亟需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世界社会论坛的成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在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而非出于偶然或某种必要。这个过程就是人们为积极的社会转型而斗争的过程。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中的角色却有些尴尬:虽然世界社会论坛的目标和设想总体而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章程并无二致,然而“国际公民社会”的兴起、公共空间的恢复以及全球治理的重组都向纯政府间管制的逻辑提出了挑战。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质上正是此逻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促进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民主,以及国际体系中包含的———或应该包含的———各主…  相似文献   

15.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客家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却...  相似文献   

16.
也论客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论客家精神张应斌近几百年来,客家已逐步成为推动中国进步、东南亚发展,乃至影响文明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客家民系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精神风貌,日益引起世界有关研究界的注目。但是,目前人们对什么是客家精神,却因理解不同而众说纷纭。有的理解为政治激情,说“没有...  相似文献   

17.
论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兼辨“客家武装移民”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发源于广西客家社会。拜上帝信仰有利促进了广西客家社区军事化的形成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不是所谓的“客家武装移民”,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8.
客家是世界上最大民族——汉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客家文化,特别是客家歌谣在国内国际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对客家的全面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对于全面了解汉族支系——客家生存发展的历史及文化演变的轨迹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了解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和拓展人类学的研究广度深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客家的源流、迁徙及历史演变,前人曾有专著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究。但是,对客家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南方论刊》2011,(11):99+92-99,92
“身土不二”是一个具有浓厚韩国特色的词语,经过四十多年的运作,它已成为带动整个韩国经济的直接动力。而客家人的“崇先报本”观念与之相似,从这个角度出发,崇先报本观念同样也可以在当代弘扬容家文化、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对“身土不二”观念给当代弘扬客家文化带来的启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13日,巴黎时间下午4时、北京时间晚上11时,在第32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团,在世界范围内选出首批共28处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顺利通过专家组对世界地质公园的评审,成为世界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之一。至此,黄山成了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唯一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