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名画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在一生中共完成了九十余部长篇小说,不但才华洋溢,而且勤于写作。由于他的思绪敏锐而又充沛,所以在写作时不需要任何参考资料,似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于脑海之中,他只是用纸和笔将它们倾泻而出,一篇篇的佳作就是如此问世的。他的书房内挂着一幅没放画的画框。朋友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你要挂一幅空白的画框呢?”巴尔扎克回答说“:你知道吗?我只要用一点想像力,世界上任何名画就会出现在画框里了。”心中的名画  相似文献   

5.
<正> 文学史家一致公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20世纪美国的福克纳极为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深沉的历史感,称赞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拥有的世界”,赞赏他的主要作品为此而“全部脉络相通”。他“象拜望老朋友一样”,经常光顾巴尔扎克。这位曾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受过社会生活摔打的美国作家,那么深沉执着地爱上了巴尔扎克,对他倾注了那么深的情感和那么强烈的兴趣,显然是有原因的。生活在南方——这片曾遭受过“南北战争”血与火清洗过的土地上,福克纳自觉地感到自己有责任象当年的巴尔扎克再现法国的历史一样来再现“南方”——  相似文献   

6.
一个作家,尤其是长篇小说作家,如果对于自己描写的社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各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趋势不能正确估计,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深刻理解,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那是难以想象的事。作家对他描写的社会必须具有全局的、本质的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艺术整体观”。巴尔扎克所以能创造出旷世稀有的惊人业绩,完全是在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整体观”的明确指导下顽强奋斗的结果。法国评论家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巴尔扎克抓住了真实,就因为他抓住了整体”。可见,现实主义整体观是巴尔  相似文献   

7.
拮据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天夜晚入睡后,一个小偷潜入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摸索。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悄悄地爬起来,点亮灯,十分平静地微笑着对小偷说:亲  相似文献   

8.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恩格斯的一句话,成了衡量巴尔扎克和左拉高下的不可动摇的准则。恩格斯于1888年四月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巴尔扎克在我国已成了一种崇尚的典范,现实主义被奉为判别文艺优劣的唯一尺度;左拉则处处遭受抨击,他的名字及其文学作品,几乎变成含有黄色,庸俗等贬意的自然主义的代名词。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也是极不公允的历史待遇。我认为,巴尔扎克与左拉并非一正一反的对立关系,巴尔扎克是左拉“精神上的父亲”,左拉是巴尔扎克的杰出后继者。两者的艺术成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左拉师承了巴尔扎克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又立足于开拓表现生活的新领域;特别在创建文学流派、建构艺术大厦和开创写实风格等方面,均可与巴尔扎克媲美。现在,正是评说他的功绩,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蒋新平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是指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理论中呈现出的对社会的全局、本质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法国文艺评论家泰纳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略论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宗教思想韦易在巴尔扎克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的复杂,最受人忽视的是他的宗教思想。巴尔扎克是天主教徒,竭力鼓吹天主教信仰。他说:“在政府所能运用的一切方法中,宗教难道不是使民逆来顺受,一生劳碌的最有效的方法吗?”“这也许没有神祗建...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发生了巨大影响。今年是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我们用这篇文章简要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贡献,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世界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2.
福楼拜: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蒋承勇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继巴尔扎克之后的又一位大师。有人认为,1856年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的胜利”。不管这个说法正确与否,福楼拜无疑是巴尔扎克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后继者。在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作家巴尔扎克读了雨果的《修道院所见》一诗,对“壁虎,浴看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一句描写深有感触,他十分风趣地说:“雨果先生在湿地得到壁虎.将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壁虎喜欢太阳,生活在干燥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  相似文献   

14.
矛盾!尖锐的矛盾!左拉,这位以全部生命建造了“巴尔扎克式”文学巨厦的伟大作家,却被称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他的思想和创作时时处在种种矛盾之中.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创作,最后却成为本阶级的叛逆.他反对作家参与政治,却意外地成为法国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他宣布了一个时代的崩溃,结局却是从他自身的乐观主义里诞生出海市蜃楼般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要理解和领会这样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历史巨著的深刻意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识和懂得它的作者──这位“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同上)的思想和创作,则更困难。所幸的是,巴尔扎克在一八四二年《人间喜剧》正式出版的时候,同时为人们留下了那篇阐述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思想和理论的著吕论著──《〈人间喜…  相似文献   

17.
1828年初,巴尔扎克的经商活动彻底失败了,留给他的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额债务。但是,他没有感到沮丧和消沉,他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乐观精神,又一次帮助他战胜了灾难性的打击。正如他后来说的,“在我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里,我的勇气总能够克服我的不幸”。他决意向命运进行一轮新的拚搏,要挤身于最伟大的人物之林,以往他的写作,只是为了稿费,  相似文献   

18.
李楠 《南都学坛》2006,26(5):82-83
《幻灭》是巴尔扎克自己看重的“风俗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吕西安是19世纪初漂流到巴黎奋斗拼杀的外省青年,巴尔扎克想借助他“理想——成功——幻灭——不甘心”的人生经历,为当时社会画像,同时为吕西安式的“巴漂族”青年提个醒,主人公的幻灭之路至今仍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安党人》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艺术巨厦《人间喜剧》的奠基之作,既是他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也是他十年创作准备和二十年创作全盛之间的“接合点”。因此,它残存着荒谬和失误,更包含着真理和成功,拖着过去的尾巴,又启示着未来的光明。回头瞧,它是巴尔扎克莽撞学步的“终点”,向前看,也是他阔步前进的“起点”。在作家创作道路上,它作为一个“过渡”、“质变”和“转折”而引人发生兴趣。剖析  相似文献   

20.
谈读书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100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弗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