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玉秀 《理论界》2004,(3):192-192
电视文学,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也就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体,既包括最常见的“电视散文”,也涵盖了“电视诗歌”、“电视散文诗”乃至“电视小说”等样式,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电视与文学的交叉和融合中潜在着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一、电视文学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取向电视文学产生之后,同时就具有了独立的、独特的文化品格,既不同于单纯的电视,又不同于单纯的文学,并且也不等同于电视与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融合过程中兼具了电视与文学的部分特性,又产生了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新元素,从而成为一个新的个体。由此可见,电视…  相似文献   

3.
电视以诸多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利用电视艺术传播民族民间文化,必须面时观众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需求,增强创造性;必须发扬创作者的主体精神,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必须注意扩充信息量,加强异地交流,满足观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所谓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殊艺术功能,主要给观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屏幕形态”.目前,我国电视人口的混合覆盖率已达到83.4%;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  相似文献   

5.
电视散文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集电视与文学合一、声像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丰富了电视发展空间和文艺内涵。通过文学思维到荧屏思维转换的创新,展示电视散文美感、情愫、趣感的特点,达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审美文化,尤其以都市审美文化为代表,开始了从理想主义向世俗化的转变。以电视这一当代重要媒介的发展为视角,从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广告和电视的技术优势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都市审美文化世俗化特征的具体表现,从而对我国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2012,(10):99-103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潇 《江汉论坛》2012,(3):129-135
电视是声像一体且进入千家万户的媒介,其感官刺激的全息性、内容的高变换性、传播的广泛性和观看的随意性等特征,使它天然成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载体。而与此同时,资本逻辑对市场广度、消费变换速度、投入产出效度和介入主体生活深度的诉求,给电视文化带来和强化了它自身本有的审美浅表性、内容致娱性、表达形式刺激性、思想齐平性、观念驳杂性、见闻之知瞬息性等文化病相。它们严重地冲击、解构受众情理平衡、思想稳定、娱乐有度、视读相济等正常精神生活的秩序,应当引起社会认真关注。  相似文献   

9.
电视文艺是大众文化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兴的文化艺术样式,可以也应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高级需求。电视文艺的品位取决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而电视制作人的人格层次决定了其作品的人文精神的高下。少数民族电视文艺作品是大众文化的一员,也应该遵循大众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消费社会中,原本作为特定族群生活样式的民间艺术受制于消费社会文化逻辑以及旅游、资本、权力和媒体等多种力量的综合影响,从而从生活样式演变成展演样式,成为满足当下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大众审美文化形式,呈现出景观化的文化情态、舞台化的显现方式和娱乐化的审美品格这样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宿丰  黄丽 《理论界》2005,(9):107-108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强调纪实为特征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开始在我国迅速崛起并走向繁荣,老百姓成为纪录片中实实在在的主角。对现实平民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和生命操作的观照,是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要完成的第一要务,运用长镜头展示现实民生画卷是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讲述老百姓故事的非常策略。本文强调,应当看到极端纪实倾向对长镜头下的平常人生的自然主义渗透;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客观事实和主观倾向兼备的具有新闻和艺术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3.
张宏伟 《学术论坛》2012,35(4):176-179
随着媒介消费需求的升级,电视体验价值的创造对电视媒体越发重要。文章在指出电视体验传播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媒介体验进行电视节目创新的需求导向、关键路径、传播过程和节目样式,并对构建有效的电视体验节目运营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一是民族艺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化传播手段与途径优势;二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创造须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形成有创新的艺术样式,才可能不断焕发生机;三是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得到合乎规律的、有生机的利用与展示,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依托于民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必得走改革之路.戏曲与电视的融合是戏曲改革,继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必然.电视戏曲是有别于舞台戏曲的一种站立在电视和戏曲两大艺术肩上的新的艺术形态.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规范及艺术特征的形成,取决于电视与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传媒视野下,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决定电视媒体能否在社会视阈实现成功传播的关键环节。本文力图勾勒出决定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形象的各种要素,从审美的角度将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归因于视觉形象和内涵构成、社会文化视阈里的价值面向、发声条件和语言技巧,以及电视传播规律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帆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0-42
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也是同时具备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特殊的审美对象.电视纪实作品的制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创作的主题、理念、情感等要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节奏就成为作品中凸显的要素.电视作品的编辑章法及和谐的内在旋律,在电视艺术美的创造和审美功能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隋岩 《社会科学》2003,(9):114-119
电视作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软环境” ,正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跨国传播中 ,对受众的“现实观”真正起到“培养”作用 ,形成“社会倾向”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 ,是那些与强势经济、强势政治紧密相连的强势文化。因此 ,建立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全球传播视野和国家安全高度的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理论 ,不仅为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方法 ,而且为国际关系研究、国家安全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电子传媒时代新诗与电视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新诗借助电视通过朗诵欣赏和改编制作进行传播,具有声像化、立体化和非语言传播的媒介特征,以及与新诗固有的建构形式相关的独特特点.从接受来看,新诗的电视传播产生了具象化与抽象化、大众化与经典化以及公共性与个体性三大悖论,利用好这几对富有张力结构的悖论,对拓展新诗传播渠道,提高观众艺术品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