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党务干部应知“家底帐”胡东成据笔者所知,目前企业党务干部不知“家底帐”的为数不少,在某些地方、某些区域,企业党务干部对“家底”布局和流向说不清道不明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企业党务干部要不要知道“家底”?一直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2.
“他妈的”; “操你妈的×”; “丢他妈的×”。这是在我国丰富的汉语语系里最具特色的也最常见的“骂人语”。对此,鲁迅先生辛辣地将其讽刺为“国骂”。“国骂”,虽然有其语音外壳的差异,使用的词汇略有不同,如:粤方言区流行的“丢”;北方言区所谓的“操”等等,但从语意的表达上,存在着两个显著的共同点: 其一是辱骂的对象都是生儿育女的女子——母亲。其二是母亲受攻击的部位都是她们的生殖器官——“×”。在中部地区,还有骂奶奶,骂姐妹的,而且,这种下流的辱骂不仅出自男性,不少女子也常以此类互相垢骂,互相作践,互相卑视为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人,明明都懂得:人的诞生,离不开母亲,离不开孕育他的“温  相似文献   

3.
将各种语法论述中早已反复涉及。似乎已成定论的趋向动词“来”、去”提出来 讨论,是基于笔者的看法;迄今为止的所有观点,都没有或没有完全揭示出问题的实质。且以《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释义为例; 来;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去: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①它们表示有方向的动作;②方向是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立足点。但这种传统观点所不能解释的,至少有两种情况。其一,在书面作品中的情节描述里,并没有说话人出现,这时“来、去”的方向立足于什么?其二,诸如“书从他手里掉下来…  相似文献   

4.
“一稿多投”现象在我国有明显的萌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到“一稿多发”、“重复发表”、“变相重复发表”等称说的嬗变,分析学界“一稿多投”现象指称内涵的变化和认识的深化,进而探讨我国学术论文“一稿多投/发”现象严重的两个主要根源:其一,职称制度改革带来的“全民学术”问题;其二,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引发的“学术大跃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老干部几十年廉洁奉公,不揩集体和群众一点油。有一次,一位老乡带了点土产上门探望,他推却不掉,收下后要付钱。那老乡说;“这点小东西怎么收钱呢?”老干部不卑不亢地说:“你的一片盛情我领了。但这钱,一定要收。”老乡只得推托说:“以后再算吧!”但那位老干部紧接着说:“要算今天算”,最后付了钱。我不禁为那位老干部的“要算今天算”的做法称好。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一个干部,不可能不发生与周围的日常接触和经济往来。一些亲友和同志,可能出于亲戚感情和对干部的尊敬,带了一些东西。如果拒人于千  相似文献   

6.
在一波三折而又难以阻遏的“民工潮”问题上,时下流行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民工潮”是“盲流”,“盲流”即“祸水”。然而,举凡能理智并公允地看待这一问题的人们,都不能不承认“民工潮”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涌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现实性。综合地看,进城的农民工有两个层面的期望:其一,谋求相应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其二,谋求分享城市文明和更高的非经济收益或社会性收  相似文献   

7.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称“扁平人物”的人物性格。作家创作“扁平人物”时,往往依循一个单纯的性格要素或理念,只选取一二种给人印象最深,因而也最鲜明的性格特征,着重渲染。扁平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鲜明突出;但由于作家的极端描写手法,又难免失真、扭曲。历史乃至人生也是一部人创作的作品。人在历史传统中面对现实,自我理解。如若被“极端”意识所统摄,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并极力扩大,也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不只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而且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历史科学。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包含以下三重内涵:其一,世界是“打上人的烙印”的,因而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属人的”的世界观,而不是自然的世界观;其二,“属人的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历史”的;其三,历史的规律不只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使用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实质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意义上的“毛泽东思想”;其二是指毛泽东全部思想文本意义上的“毛泽东思想”。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含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千做万做,赔本生意不做”,而我则认为;能赚愿赔,这方是企业家的气魄。这几年,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很快,但不少单位却“等米下锅”——缺乏原材料。我们昆山县巴城镇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既然是一个以乡镇经济开发为基础的经济实体,就不能不主动地为“锅”找“米”——千方百计地去组织企业所短缺的原材料,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公司分配方式是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也就是说赚得越多,工作人员的收入也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与同志们不能不经常奔波在各地,落实货源。  相似文献   

11.
潇洒新解     
你要潇洒,我要潇洒,他要潇洒,大家都要潇洒,到底潇洒是啥?求助于字典、辞海,其解释大同小异。有两个意思。其一,有潇索、凄凉之意。杜甫《玉华宫词》:“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其二,把人的神情、举止、风貌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谓之潇洒。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晁充之《僧舍小山诗》:“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现在大家希望的潇洒,显然不是前者,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生活的全部目的都被倾注在一个“钱”字上,什么良心,什么道德,什么友爱,都化为虚影,此时等待他的将是一个万恶的“钱坑”……  相似文献   

13.
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天为帐,地为床;被喝斥、被投石、被鄙视……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连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农村青年改变了这一切。于是,在四川渠县演绎了一则:——时令虽然是早春,但川东农村的凌晨仍是出奇的冷,与残冬没有什么两样。天还没有亮,曾令全已醒了。他再也睡不着,惦记着那30头猪,惦记着去城里收捡骨头。“还早哩”妻子翻了个身。“去晚了不好。”曾令全已经穿好衣服,不过十来分钟,他推着自行车已经上路了。曾令全的家与城里相距不过二、三公里,每天一大早到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民市场收捡猪骨头是他每  相似文献   

14.
叶飙  陈宁一 《东西南北》2013,(10):40-42
吴仁宝成功缔造了一个“理想国”。这里“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在生命最后的十年,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它的钥匙平稳地交给子孙一辈。 相比华西村此前举办过的一系列盛会,华西村半个世纪来最有权力的人的身后事,可谓简朴、克制。华西村的一位干部说,丧事简朴,不仅因为老书记一贯低调,也因为“他老人家考虑到党中央正提倡节俭”。  相似文献   

15.
引子——一个在阴影中生活的孩子三毛,曾是老画家张乐平笔下“三毛流浪记”中的主人公,是上海人家喻户晓的传奇形象,他历经苦难才从地狱般的旧社会迈进了阳光灿烂的新时代。今天,在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下虽然无数幸福的孩子,象朵朵鲜花盛开在母亲的怀抱里,成为祖国、社会、家庭的一代骄子,但旧时“三毛”的影子并没有从人民中、从社会上完全消失,而且正从那些破裂的家庭里、不正常的管教中悄然滋生、复出……本文所介绍的“小三毛”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真名叫潘××,外号“小三毛”,长得瘦骨伶丁,12岁的人身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幽默?这是一个注释者颇多,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简明结论,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和注意的问题。《试论幽默》(载《文学评论》1984年第二期)一文认为:“幽默作为美学范畴……有两层相互关联又不容混淆的内涵:其一,它是一种对现实人生丰繁的喜剧性内容的发掘、表现、理解、创造的特殊能力,……其二,它又是一种美学现象,是文艺作品中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且引人发笑的美感特征。”(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此文)该文以此立论,对幽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上海市某建筑工程队有个泥水工俞增强,含着热泪告诉人们:“如今,我总算站起来了,可以过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两年前,俞增强按照政策从农村上调,被分配到这个工程队工作。他憨厚、力气大,只知埋头干活,不善辞令。他所在班的班长潘巧龙见他老实可欺,先是在班里一般地作弄他,逐渐发展到肆意侮辱、殴打,随心所欲地把他当“奴才”使唤、欺压。在上班时,他存心将大便拉在房间里,然后逼俞将地上大便用双手捧走,说是让俞“体验生活”;在班组里,他强行剥下俞的裤子,肆意作弄;在劳动时,他稍不称心,就用千斤顶的摇杆打俞,直至伤痕累累;每逢休息日,他迫令俞上他家作“苦力”,故意有自来水不用,要俞  相似文献   

18.
王慧然 《学术交流》2004,(12):22-2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并非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分权与放权,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政治哲学层面的依据和意义,蕴含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政府的“有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公权的行使必须被一个硬性的基本人权标准所限定;其二,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政府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元,但是,有限政府绝非意味着无为的小政府,它同时必须是负责任的和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9.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曾有过争论。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其一是以谢忠梁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是“披着国有制外衣的私有土地制度”①;其二是以韩连琪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本身“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君在其封邑内衣食的租税“只是一种优厚宗室大臣的变相的俸禄”。我基本上同意韩先生的看法。但韩先生又认为汉初的诸侯王“得受茅土之封”。“对土地确实存在着占有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西周分封制的再现”②,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就汉代…  相似文献   

20.
冯碧莹  宣朝庆 《社会》2023,(4):40-71
“具身化”是近年来身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以超越身心二元论为立论前提,但在推理方向上却又难以消解二元论的痕迹,因而构成该理论的一种内在困境。本文借助汉儒“通国身”思想深入发掘本土“身心一体”观念中的身体理论资源,可以拓宽该理论的发展空间。其中,“通国身”蕴含着“治身”与“治国”之间相通的义理,具有以下两点重要参考价值:就突破理论困境而言,中国文化将“身”作为一个生命体验式的交感系统,能够进一步消解二元论中原本具有的身心界限以及心相对于身的优先性;就开拓本土研究而言,生物—社会融合的本土身体观构成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基底,它能够从生物演化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察生物性的“人”与社会性的“人”,以此丰富“社会”的基本理解方式,是一种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重要资源,值得被重新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