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回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回族和兄弟民族一道,积极参予了上述斗争。然而,以往史学界对于近代(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均同)回族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多有论述,但对于回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  相似文献   

2.
壮族人口多,居住地域广,各地推行使用壮文的状况不同,认识也有差异。因此,如何根据壮族、壮语的实际,进一步推行使用和发展壮文,便成为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粗浅意见,求教于有关专家和同志们。一、壮语和壮文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壮语既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壮族获得进步发展的斗争工具。壮  相似文献   

3.
革步壮语民歌是广西壮族民谣中的一种,是以吟唱、快板以及壮剧等为主的特定叙述形式。其语言表述采用了叠行、比兴、借喻等修饰手法。革步壮语民歌内容反映了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以及社会变化。通过革步壮语民歌描述,语言表述的艺术特色以及其文化蕴涵进行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革步民间文化交流的意识,对进一步了解革步壮族地区民间文化以及传承传统的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学者们提供研究祖国边陲壮族淳朴善良心灵和行为的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4.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民聚居最多的地方。壮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又是个酷爱歌唱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同各兄弟民族一样,壮族人民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壮族民歌就是这些精神财富中一批光彩夺目的瑰宝。它是壮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深厚的人民思想,放射着耀眼的艺术光华,好象灿烂的万倾波光,闪烁在我国浩瀚的艺术海洋之中。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饱含着壮族人民对自己乡土的热爱和怀念,是承载壮族人民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的重要载体.它彰显了壮族劳动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反映了壮族人民的道德评价观念,表达了壮族人民的道德理想追求,因而也成为了壮族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年轻的壮族民间文艺家韦苏文以其研究的代表作<壮族悲文化>探揭壮族人民奋发进取精神,同时展示了壮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中铸成的厌战、怨嫁、叛逆、不平、消灾和团结奋斗等六种心理.理论研究和描写研究有机结合,于细微处现精神,正是韦苏文在从事壮族民间文化研究中,令人叹服之点.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尤其集中于桂西、桂南和桂西北,以及红水河流域地带。其余分布在滇、湘、粤、黔的部分地区,人口约1300万。 壮族是个勤劳、能歌善唱的民族。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就在集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对歌”的传统,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以壮族神话故事中的歌仙刘三姐为代表的壮族劳动人民,是壮族民歌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经过历代的不断传唱和发展,如今,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也是对中国社会发生深远影响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对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抵抗。在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儒法两家围绕着抵抗,还是投降的问题,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法家代表人物魏源(公元一七九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批批壮族的志士洒下了鲜血,作出了贡献。从太平天国起义,天地会众的暴动,中法越南之战,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都有壮族人民参加。然往往史无明载,湮没不彰。原因之一,是前人不习于区别民族成份,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族属;如区别承认,则无异自黥其面,适足以招来歧视和侮辱。时至今日,我们应当为近代的历史和文学补出这一篇。农实达就是一位行将被遗忘的壮族志士,意气激昂的民主革命诗人。也算诗人有幸,于蛛网尘封中获三十年代农樾等编《宁明耆旧诗辑》一部,中存农氏诗词二十余首,小传一篇。读其诗,想见其为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强韧的斗争意志,澎湃的生活热情,激荡在字里行间。借用诗人自己的心声:“石填沧海未为艰”,诚可为之传神写魂,见其一生了。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的斗争,其本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捍卫祖国安全的殊死斗争中,四川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革命优良传统,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1922—1927年间,在我国爆发了一场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部分农村的非基督教运动。这是继义和团运动之后发生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如果说,义和团运动的反侵略斗争存在粗糙性和盲目性的话,那么非基督教运动的反侵略斗争,则已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中国人民已有了更深的自我意识,对当时正被帝国主义所利用的基督教的认识也已深入到本质。它与义和团运动仅隔20多年,但从非基督教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迅速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这个传统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斗争,成为根植于人民心中的一种民族精神。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斗争中,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但使历史上的爱国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注进了  相似文献   

15.
侬智高的传说是侬智高起义的历史见证,在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侬智高既是一位本领非凡的好汉,又是一位智慧超群、勇猛顽强的统帅,更是一位备受壮族人民景仰的领袖。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我国古代史籍如《淮南子》、《史记》、《汉书》中均有“百越部落”的记载,今天的壮族可能是“百越部落”的众多分支中的一个。而后来的“西瓯越”和“骆越”,则可以肯定地说是壮族的较接近的祖先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著名的花山崖壁画就是这种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样,古代壮族人民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璀灿瑰丽的神话传说。而且,如果我们注意到壮族  相似文献   

17.
一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在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和外来武装侵略的斗争中,尤其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与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列宁说过:“一切民族压迫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列宁全集》23卷55页)。一九一○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之后,朝鲜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之士,前仆后继,不仅掀起了抗日武装斗争,同时还  相似文献   

18.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美.壮族的铜鼓,开始体现的是依生与竞生并存,神性与人性交织,形成了高大厚重而繁缛瑰丽之美.到后来铜鼓的神性因素逐渐消褪,人性因素逐渐加强,形成一种精巧平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向竞生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舞蹈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它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体现了壮族的民族性格、意志、心态和观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特征和个性。它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性发展,而是保持自娱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个体性舞蹈发展,而是保持群体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技巧性发展,而是保持自然朴实性。壮族舞蹈活动往往在壮族人民的节假日、歌节、歌墟以及喜庆婚丧的日子里进行、集宗教、政治、娱乐、教育、庆典、生产、交流等诸多活动为一体,表现出它的大文化特征和泛艺术化特征。因此,在壮族人民眼中,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壮族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价值功能特征,具有实用性、群体性、民俗性、自娱性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①与《布洛陀经诗》②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