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六五年冬。湖北江陵望山发掘了一座战国楚墓(望山一号)。出土的大批器物之中,有两种文物极为引人注目:一是竹简,这是解放以来,继长沙、信阳之后出土的第六批战国楚简,由于这批简不是一般常见的遣策,所以它究竟写些什么,许多人都很关心;二是置于死者身旁的一柄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铨”铭文的极其精美的宝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27件有铭珍贵文物,分别名之为逨盘、逨鼎、逨盉、单叔鬲、单五父壶、叔五父匪、“天”盂。这批器物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谱系研究、断代研究提供了标准器,对西周积年及诸王在位年位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映证了《史记》所载西周诸王世系的正确性,对研究单氏家族及中国的家谱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鄂西、川东及石家河是牙璋礼器的起源地。陕北神木石峁的玉器是西北族群从江河地区掠夺而来的窖藏珍宝,所以神木玉器的出土,并不代表西北族群制造玉器的高技术水平,而是反映了青铜早期江河平原农耕文明面对来自西北"先戎"掠夺的风险。除了神木遗址之外,西北地区零散发现很多从江河地区夺取的宝贵战利品,包括食物、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相似文献   

4.
对何家村窖藏,学者们依据政府职能推测为与唐少府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其中钱币等信息,可发现这批宝物应属于少府监下的铸钱院、中尚署等机构,其制造地点可能是少府监下属铸钱院所在的崇德坊,位在窖藏出土的兴化坊之南。通过研究金银器工艺,可发现少数器物纹饰和工艺较为成熟外,当时唐朝金银器制作还处在模仿学习期。与唐朝关系密切的波斯、大秦、粟特甚至吐蕃等,都成为学习对象。少府监是为皇室和国家打造和管理金银器的主体部门,同时负责对外贸易,大量收藏和打造兼有中外文化元素的器皿,是金银器成为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的必然结果,客观上促进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年来,在湖北省随枣走廊地带和豫西南、鄂西北之间的南阳盆地南部,陆续出土不少古代曾国文物。这些新的考古收获向我们提供了有关曾国地望与时限的重要史实如下: 1.在河南省新野县城关镇小西关(村)西南,于1971年发掘的古墓中,出土铜器及玉器、骨器等几十件,其中包括“曾子中诲”铜甗一件。这些器物经鉴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器物。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中华民族琢玉的历史长河中,商代玉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除出土令世人瞩目的青铜器外,也出土了754件(颗)的玉器,它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这批玉器既有精湛的雕琢工艺与娴熟的打磨加工技术,也有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设计创造;既有形制非常规整而流畅的器形,也有灵活多变,生动传神的玉雕饰品;既有具象写实的,也有夸张、变形的,它向世人展示发达玉器工艺及深层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向我们昭示了大洋洲的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发达灿烂的文明。因此,有着极高的美学、历史、民俗与考古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和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年来,在湖北省随枣走廊地带和豫西南、鄂西北之间的南阳盆地南部,陆续出土不少古代曾国文物.这些新的考古收获向我们提供了有关曾国地望与时限的重要史实如下:1.在河南省新野县城关镇小西关(村)西南,于1971年发掘的古墓中,出土铜器及玉器、骨器等几十件,其中包括"曾子中?"铜甗一件.这些器物经鉴定为西周晚期至春  相似文献   

8.
周原遗址黄堆强家西周墓出土的双鸟戈形玉饰,在以往周原遗址发掘中未见。如何命名和认识这件器物的功用及价值,对西周玉器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这件玉器应定名为双凤玉戈干首,是旗竿顶端的装饰物,非实用器,其功用既有祥瑞之意,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时代约在西周中期的孝夷之世。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铜器纪年铭恢复西周的历史年代是20世纪古史研究中一个强烈的愿望,人们坚信,只要正确理解了铭中的月相含义,就可借助合天的历谱推知器物的相应王世,系联多器进而推算出整个西周时代的历年。2003年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打破了这个率直天真的想法,这批器物的铭表明,西周历法的精确度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高,因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资料还不足以得知西周一代的年历,与此同时,西周年代学研究的思路亦应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1986年4月,苏州城郊严山出土了一批重要玉器。本文依据出土文物资料,对玉器出土处性质和埋藏时代进行了推断,进而对玉器与越国灭吴战争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钟(西周中期)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该窖藏共出土甬钟十四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甲组四件,乙组三件,丙组两件,丁组四件,戊  相似文献   

12.
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已发掘的红山文化墓葬中,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墓出土的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1号墓出土玉器数量多、质地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玉器的组合关系属于最高级的组合,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葬俗及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75年2月出土于宝鸡地区岐山县董家村一号青铜器窖藏,与俄匝同出,为著名的“裘卫四器”之一。卫盉为西周共王时期铸造,器形古朴:平折沿、束颈、鼓腹、分档、柱足;管状流;带盖,半环状纽。纹饰简洁:盖沿及颈部饰有垂冠回首分尾凤鸟纹,流上装饰三角雷纹。器物通高29厘米  相似文献   

14.
谷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所谓的谷纹,是指纹样单元形态作萌芽谷粒状的一种纹饰。古人大多将玉器上的谷纹当作谷粟的象征,视装饰有谷纹的玉器为保佑五谷丰登的祥瑞之物。本文根据年代较为明确的墓葬中出土玉器,对谷纹的来源、种类和演变进行了考察,认为谷纹来源自商代晚期肖生玉器上的羽毛纹谷纹,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作萌芽谷粒状清一色排列的标准形态。它的出现与谷粒没有任何关联,谷纹的称谓实则为后人望文生义所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功用及造型等,探讨红山文化不同类型玉器尤其是特殊类玉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内涵.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玉器作为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凝结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也折射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与道德操守.文章在对传统玉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玉器造型设计中的神性、物性和人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器物、制度(仪式)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了玉器中蕴含的人与神、人与物和人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中国传统造物法则和欣赏中国古代玉器提供一个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老百姓有了闲钱,多数会选择将其存进银行,古代没有银行,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办法又是千奇百怪的。地下梁上皆藏钱处窖藏,是指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的东西以金银居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笑话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这种贮藏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深受古时那些大款和富豪喜欢的。在现在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出土窖藏文物。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贮藏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  相似文献   

19.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闪石玉制玉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玉料和玉料来源的研究和探讨应该要求向纵深发展。既然“兴隆洼文化玉器是东方玉文化的源头”1而红山文化(包括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和形式过程中,都绝非配角”2,那么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料、玉料(包括绿松石等)来源和来源方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一、兴隆洼文化玉料来源(一)内蒙古地区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于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因称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遗址1983—1994经过7次考古发掘,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2件白玉?,距今8200年,玉质为闪石玉,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来源方式尚不清楚。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位于宝国吐乡兴隆沟村),在4号居室墓出土2件?,在7号居室墓出土1对?,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来源方式尚不清楚。1976年,在敖汉旗大甸子乡旺兴沟出土一件匕形玉佩饰,长6.5、下端宽1.2厘米,玉质为闪石玉的黄白料,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  相似文献   

20.
汉简《诗经》出土于阜阳双古堆汉墓,学术界认定墓主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时间为文帝中期。文章全面考察出土器物和器物铭文,对比分析汉代相关制度与文献记载,发现旧说与出土的半两钱等器物及大量铭文不合,出土器物与铭文证明墓主为第三代汝阴侯夏侯赐,汉简《诗经》抄写于景帝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