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旅游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后,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三边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从区域角度,综合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长株潭"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合作机遇以及三市在资源、产业、营销、区位、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极化、多层次、圈层式"和"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等可供"长株潭"地区进行旅游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人才建设始终是一个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三市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株潭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将是整合利用三市人才资源,创新人才机制,规范人才市场,提高人才素质,最终实现长株潭人才规划和政策,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饭店资源整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湖南中心区域的长株潭饭店业的发展一直居于全省领先地位,但目前,长株潭的饭店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只有对三市饭店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有可能创造最佳效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确立,将有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三市共同发展的需要,将成为长株潭饭店业资源的整合优势.而树立整体营销战略,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则是饭店业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是检验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长株潭城市群在2010—2018年期间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维持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生态城镇化;长沙市的核心效应明显,领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城镇化进程,同时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些区域差异;其三个城市或存在城镇化滞后与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延滞了其生态城镇化进程.未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须以"两型社会"为引领,以"生态绿心地区"为生态示范,以绿色工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将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打造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城市群,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一城化”是在长株潭“一体化”基础上与时俱进升级换代的理论构想与实践尝试,是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紧密联系、协调发展的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深层方式,是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当下与未来的国家大计民族大计。过去几十年制定并实施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主要功能是改善长株潭三市的发展环境。长株潭“一体化”向长株潭“一城化”发展转型,有助于推动三市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构建中国第五增长极、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推动我国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从理念更新、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切实推进长株潭“一城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同时也应该是经济秩序法治化同步过程.从立法模式来看,现行的横向协议合作立法模式依赖于长株潭三地政府之间的通力合作而缺乏实质性的约束机制,而流行的"行政一体化立法模式论"又过于激进,较为理性的选择是既不改变长株潭三地的基本行政区划,同时加强长株潭区域经济立法中责任制度建设.当然,在加强长株潭区域经济责任立法时要注意处理好长株潭"两型办"的权限与职能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一体化的实施,顺应了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对推动全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株潭一体化提出已将近半个世纪,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经济政策上,但却很少从法律角度特别是经济法角度思考.本文从长株潭三市的实际出发,论述了法制建设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长株潭一体化经济法制建设的几个中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休闲农业是当今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正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一个新热点.对长株潭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条件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具有很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的区位、经济条件,但还存在三市发展不平衡、现有休闲产品文化特色挖掘不够、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长株潭三市人口发展状况,定量测算三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的压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城镇贫困人口比重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及人口对生态与经济的压力大是制约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年长三角地区30市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从耦合度来看,均处于拮抗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处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较高水平,苏州、合肥等7市处于中等水平,而绍兴、舟山、扬州等19市处于低水平。不同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应采取不一样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13省市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看,东部、西部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加剧,产业发展思路同质化,使得中部凹陷,区域内互补性不强,影响了流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东部地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中部地区重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高度水平的产物,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发展状态直接关系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于1997年正式开始规划建设,发展至今,三市在融合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相似导致区域内部竞争、行政区域划分弱化合作机制、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熵权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三市三次产业发展的有序度,并建立复合系统模型计算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三市的产业协同度,再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度的影响因素。结合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产业结构规划、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等建议,以不断优化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民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将被打破,城乡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口(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人口)将从偏远地区进入城市,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民族人口进入到中国的现代都市中。都市民族的多元化,一方面必将导致都市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都市文化又呈现出一元化的趋向。都市文化的“多”与“一”看似矛盾,实质上体现的却是都市文化的多元一体化趋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用Shift-Share Method分析法对延安和西安两座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在对延安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后,得出延安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较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资源型能源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从而导致其他细分的许多国民经济衡量指标都处于劣势,有悖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使延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1)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2)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现代资源型产业;(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通过工业和企业之间的购并、联合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余年江苏、广东两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江苏、广东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指标上你追我赶,而且在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方面也显示了不同特点。在经济发展上,江苏对于广东经历了领先、落后、追赶三个阶段;在产业结构上,广东实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而江苏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上,广东不平衡性超过江苏,广东经济胜在中心城市,而江苏胜在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7.
推进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 ,对于处在西部大开发最前缘的全国最年轻的恩施自治州来说 ,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在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山区农村 ,大力开展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农村“二次创业” ,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战场摆在小城镇上 ,是民族经济得以迅速振兴、农村经济实现结构性转变的根本措施 ,是土苗儿女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善的根本途径 ,也是保持农村稳定和山区经济繁荣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龙堂 《南都学坛》2002,22(2):31-36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仍然坚持以大城市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还未形成。长沙撤围前的“立三路线”时期,毛泽东仍未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从长沙撤围开始,毛泽东真正实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入手,概括出合肥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通过与国内其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条件,重点发挥"名人文化游"、"科教娱乐游"两大精品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三大优势,实现全面振兴合肥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文论述了沈阳经济总量的发展现状:通过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新骨架的构建,成功实现了推进工业向大规模调整升级和区域化集中发展两大战略转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沈阳经济总量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比较,从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入手,找出沈阳与副省级“第一集团”城市的差距。最后,从构建产业集群,提高沈阳的城市的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提出了沈阳市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