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胤鸿 《21世纪》2000,(6):9-10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研究和应用两个方向上迅猛发展。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增长方式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了所谓新经济奇迹。同时,新的经济技术浪潮也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新着我们头脑中的许多传统观念。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类的概念及生活观念的变化未来所说的“人”,将不仅仅是指父母先天生养的这一种,还包括另一种“准人类”,即…  相似文献   

2.
试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技、教育等领域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行为思维方式、知识传播方式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积极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上二个新台阶,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地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如果想知道21世纪人类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预测什么样的新产品将主宰人们的未来生活。美国俄亥俄州的巴泰拉科技研究院的专家们,从50多种高科技产品中,挑选出以下10种作为2006年的生活写照。基因药品科学家通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加紧研究对抗疾病的新方法,相信在未来10年内,将会出现新药品,治疗诸如骨质疏松症、肌肉萎缩症或脑脊髓硬化症等疑难病症。这些以遗传基因为治疗基础的方法,将成为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也许今后…  相似文献   

4.
站在21世纪的门槛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剧变的时代,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都在发生着激变。我们的教育向何处去?我们的教学改革将发生哪些新变?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认真审视和探究的问题。新技术革命将改变中学生的知识需求,并形成对未来教学的冲击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便进入了以原子能、电子,半导体、激光等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还将持续给人类社会各领域以巨大的冲击。学者预言:下个世纪将是信息的世纪。人类现在正由工业社…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各方面,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这就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一直到21世纪中叶,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就是:在世界近代史上第三轮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化大潮不可阻挡,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制度变革:不仅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加渗透到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反过来造福于人类社会,技术与社会总是在相互作用中彼此推进的.互联网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项技术创新,它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所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接入中国二十年的历史启示在于,其开放与协作的技术逻辑不仅始终引领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更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9.
九月 《北京纪事》2010,(4):51-55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节能减排”引起地球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升温,就在“低碳”主题迅速风靡全球的今天,“低碳”作为一种新潮环保的生活模式正悄然影响着都市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刘影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36-137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化学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温室效应、臭氧层的被破坏、全球资源短缺、有毒化学物品和危险废弃物的堆积、排放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涉及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面对21世纪的困惑王毅环境问题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可以说,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惑,就是何以净化我们的家园。会世养,环确回题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等百个领域,影11闪着人自自然的和谐,威胁人类的生有毛发履。追求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某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封面文章《改变你生活的50种方式》,在第一种方法里即告诉我们,要“学会轻重缓急”。文中说,新的一年似乎有好多事情在等着你做,但是如果你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话,到头来你会发现这一年你又乱糟糟地度过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一种标志 ,网络正急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基础和核心工作的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迎接网络的挑战 ,寻找德育工作新的思路 ,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价值     
哲学的价值问题在21世纪临近之际又被特别尖锐地提出来了。问题与其说是在于2000年日期的庄严性,倒不如说更主要地在于意识到了即将过去的世纪的最后几年间整个人类的转机和命运。在中世纪,世纪之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值得纪念的日期、救星降临的日期,而现在生活在混乱、喧嚣和流血的世界上,我们由于切身体验而充满一种信念,即正是这最后几年将决定我们怎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伦理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社会对人们生活发生重要影响的,当首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和成份,改变着劳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同时它也渗透到教育、文化、社会和自然关系等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它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巨大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人带来控制不了的破坏整个人类生存基础的严重后果。这使伴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又成为人们选择何种生活的基础.因为人类的明天取决于人们作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瓶子村庄     
琴台 《今日南国》2010,(12):35-37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啊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妻子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没有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跑远了的调皮孩子拉回身边来。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前所未有的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然而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能源危机等,使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加剧.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困境与危机,趋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在历史已经进入21世紀的时候,我们对可持续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阐述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 世纪将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既要适应这种发展,又要促进这种发展。现今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应做到五个树立:一是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与观念。二是树立现代教学观。三是树立以发展能力和培养个性为主的新型人才观。四是树立世界教育一体化观念。五是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人类正朝着21世纪大踏步地迈进。未来的世界,人类将由为生存劳动转入为营造美的生活而劳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未来学家预言:人类即将步入审美的世纪。人类正朝着一个注重审美趋向的未来世界奔驰。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意识,具备在各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将一切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结合起来的能力。全人类都将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美的意识去营造生活。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美有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重视。美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应用美学之理论干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①的科学;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理应关注网络化趋势带来的变化,用哲学观点看待网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