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许多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掌握和应用经济学中“规模效益”的规律,以规模效益理论指导企业的生产和扩张,而且大都成就辉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冲击,传统的规模效益观念已不能完全胜任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个新的策略“深度效益”应运而生。就这两种策略作一下比较和分析,并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谈一下如何在企业中适时、适度地运用这两种策略。一、规模经济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因现代企业从创建伊始,就有着内在的扩张冲动,企业总是在不断的规模经济刺激下成长发展的。世界船王包玉刚,从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郑磊 《经理人》2005,(11):68-69
中国企业愿意开发规模较小的市场,以普遍低于国际对手的报价,开始了让国际巨头头痛的国际扩张征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目前正在成为国内经济的一个热点议题.特别是如何让国内企业“走出去”,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上占据主动,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是每个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企  相似文献   

3.
“抓大放小”作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对此,必须认真加以解决。首先,在“抓大”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贪大求快。近一个时期,不少企业集团提出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以此进行大规模资本扩张,大量购并,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把企业的销售额、资产规模做大,但企业的内涵,如科技研究、开发水平、管理水平等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反而把好企业削弱,甚至搞垮。二是把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有些人认为实现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 《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向来被经济界认为是世界各国经济状况的一个晴雨表。本文介绍的世界500强制胜市场的三大经营战略,很值得国内的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关注和借鉴。 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必然是一个跨国公司。其经营活动已经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从全球战略出发,在世界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世界500强对世界经济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500强企业里,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扩张,这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在多元化风起云涌的同时,仍有少数企业在坚持专业化战略,或是从多元化战略转型到专业化战略,它们也许给人们一种异端的感觉,但它们的确也取得了成功,甚至比同行业中进行多元化的企业更加“神气”。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组建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排序,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比位居世界500强第四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额还要少10多亿美元。企业规模如此悬殊,难怪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有识之士都一致要求迅速改变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的产业格局,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资产重组,扩大企业规模,降低成本,以规模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一窝蜂而起的企业集团组建并未很好地实现上述良好愿望。不少搞“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企业非但没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反而使内部管理成本随规模扩大而迅速增…  相似文献   

7.
企业扩张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选择,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扩张则是要慎重对待的。扩张的方法有多种,哪一种才适合你呢?青岛啤酒:少投入多产出的并购策略并购是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运用得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岛啤酒集团公司不仅是青岛市的知名企业,也是中国的知名企业。青岛啤酒集团公司在分析了我国啤酒市场的实际情况后,选择了并购的扩张战略。与世界啤酒业的发展相比较,中国啤酒业可以用“大而散”来概括,“大”即市场大,生产能力突破2000万吨,位列世界第二;“散”即生产规模偏小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年产啤酒5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1…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低成本扩张”受到理论界的狂热鼓吹,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纷纷推出国有资产转让的优惠政策,致使有扩张意图的企业群起而逐“低成本”诱饵。然而,真正成功者却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后仍陷在扩张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一、低成本扩张目标与扩张失败现实的尴尬大凡实施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其行为目标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以较少的投入控制较多的资产,实行规模扩张;二是以较少的支出获取较大的市场网络或市场份额,实行市场扩张;三是以较少的耗费换取较高的利润,实行收益扩张。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希望通过扩张…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1,(37):28-29
截至目前,2011年度世界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相继出台。三份榜单此次在入围门槛、营业收入、总资产、净利润等各项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世界企业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以及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之间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拉近。2011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的增长速度最快(38.3%),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的发展,进入中国和世界500强越来越多的成为众多企业的远景目标,并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制定发展、扩张战略。于是,企业为大而大,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员工招聘泥沙俱下,事实上企业又难以提供对应的培训能力,同时在扩张过程中吸纳对象验证的严谨程度日渐降低,导致后期难以承继企业文化。没有承继并经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导致了员工价值观的日益衰败。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5):30-31
8月3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13中国企业500强》、《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3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今年500强的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实现了东中西部都有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突破。但与此同时,出现在制造和银行之间利润的新“剪刀差”现象也折射出经济结构调整令人忧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一、大公司战略:国有企业重组的远择中央在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中指出:重点抓好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国际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这种提法及体现出来的思想,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目前,我国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强的不强,弱的不弱,如1996年世界1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日、韩分别有28和4家,我国榜上无名,但前500强我国已列3家。大公司战略是打破条块分割、按市场规则经营国有资产的应势之举,而大公司战略能否成功,既取决于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进入市场经济后,“市场”成为一个极热的课题。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前进的有些迟缓与沉重,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困难最多,负担最重。国有企业到底如何搞好呢?天津保温容器公司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可喜成果。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也坚定了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市场是永远解不完的方程式保温容器公司是一个严重老化的企业。包袱沉重:近4000人,退休职工1500人,现有的生产规模,只需千余人就可,人员压力大。规模限制:资金问题,生产场地问题,等,这些问题使企业多年负运转,累计亏损5864万元,负债率高达148%。这样资不抵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的第五次兼并浪潮方兴未艾 ,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强强联手 ,一夜之间便坐了本行业的头把交椅 ,煞是让我国的企业经营者眼热心跳 ;而刚在上海结束的世界500强首脑论坛 ,更是激发了他们的“500强情结”。此外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 ,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经营者们进行企业经营规模扩张 ,使企业成为本行业的龙头老大。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原因之一是受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理论影响 ,单纯地认为只要企业规模扩大 ,就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其二是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上犯…  相似文献   

15.
, 《经营管理者》2013,(10):92-93
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增长,与世界500强的差距i扣步缩小。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中国500强还不够强”,离“世界一流”的目标仍有距离。  相似文献   

16.
从竞争力角度分析,中国500强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 中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 尽管我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我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 从资产角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的资产总额为2,603,169,731万元,折算成美元(按1美元=8.2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以下相同)为314,392,480万美元,世界企业500强2001年资产总额为48,664,505.9百万美元,居第一位是日本MIZUHO HOLDING公司,为1,141,667.4百万美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的36.3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接连发生多起大公司破产倒闭事件,八佰伴日本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等这些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颇具影响的大型公司一个接一个地翻身落马。原因虽多,但重要的且带共性的一点,是企业唯大弃小。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喊出了进入世界500强的口号。500强的最末一家─—意大利皮耶那银行1996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币760亿元。而我国以500强为目标的企业,年销售额才100亿元。显然,按常规发展的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进入世界5见强”的目标。有的企业还订出了一个7——12年的时间表——这意味着高达50%的年增长速度。看来…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两组数据,刻录下中国品牌的实力提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共有145家企业上榜,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上榜企业营收占500强企业总营收的近1/3。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公司在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和市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不见高涨,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就连过去一起“打江山”的核心员工也变得唉声叹气  相似文献   

20.
刘建茂 《决策》2012,(9):65-67
未来,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国家公司”。而是真正的中国企业。那时,中国企业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从竞争力上,都能够拿得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