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 ,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纷纷讨论有关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有人认为在我国不建立二板市场就不能发展风险投资 ,也有人认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并非只有在二板市场上市这一条途径。本文是想探讨一种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的新模式 :风险投资公司“不蜕资模式”。这种“不蜕资模式”并非否定退出机制的重要性 ,特别是我国风险投资公司还不成熟的时候 ,建立退出机制有利于加快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 ,但并不是说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资金必须要退出。笔者认为 ,对于风险投资家看好、发展潜力很大的项目 ,风险投资公司可将其归为自己的产业 (如成立子公司 ) ,这…  相似文献   

2.
风水轮流转,当今中国这一轮焦点人物,是一群着牛仔裤、布恤衫,把头发剪得短短的“数字英雄”。数字英雄们大多是搞网。最理想的是有外资看上,全部买断,卖一个再做一个,快得很。要不就是想办法上市,大陆的二板市场还没出来,就先到美国纳斯达克去,香港创业板也行。但是,“数字英雄”们红了一段时间,现在有人开始质疑他们头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1971年建立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开始,到九十年代创业版市场的蓬勃发展,创业版市场越来越成为金融体系中传统证券交易所大厅之外的活跃因子。这些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巨大便利,也将自身造就成金融界的一个个神话。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可能对我国创业板市场有所帮助的境外二板市场,为我国创业板的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 ,从有关部门获悉 ,众人瞩目的中国二板市场设立方案近期已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准。第二板市场是主板股票市场以外的市场 ,即“创业板”市场 ,主要是为高新技术领域中运作良好 ,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场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在主板市场以外设立了第二板市场 ,其上市条件比主板市场低 ,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募集创业资金创造了条件。1999年12月25日 ,中国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市场已正式开市运作。所以 ,随着中国内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中国大陆自己的二板市场的建立迫在眉睫。一、创业投资机…  相似文献   

5.
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地区在后冷战时代又一次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随政治剧变面蔓延于东欧的民族主义幽灵使这一地区旧体制下的所有多民族联邦国家都发生了解体过程,但捷克与斯洛伐克实现了友好的“协议离婚”;民族、文化组成最复杂、旧仇宿怨也最多的苏联在基本上和平解体后还留下了“独联体”这一协作关系,这在历史上超大型集权帝国的“善后”中是仅有的一例。与此相反,前南斯拉夫解体的每一步都充满暴力,且血腥味越来越浓:斯洛文尼亚独立打了十余天,死亡62人;克罗地亚独立打了九个月,死亡与失踪逾2万(还不计后…  相似文献   

6.
上海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要有一笔风险资本的投入。风险资本投入后以什么方式退出,对风险资本的持续发展,意义很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上海乃至全国还不具备设立二板市场的条件,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现有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冯海宁 《决策探索》2014,(16):12-13
房地产市场实施4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在2014年出现松动迹象。 这次多个城市讨论限购松绑的可能性有三个背景:一是今年起楼市调控不再“一刀切”,而是转为“分城施策”,这就给了各城市自主决策的空间。二是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希望房地产再度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收益。  相似文献   

8.
去年 12月 10日,海口美兰机场进行了一场“紧急迫降”演习。现场总指挥的报告中 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BB919航班有旅客 120名,无重要旅客。”何谓 “重要旅客”?大概是一为官,二为“款”,三为洋,四为星。“重要旅客”的外延可能远 不止这些,但至少不包括普通的黎民百姓。 人与人之间,不论高低贵贱,人身权利都是平等的,在这上面不应该区分什么重要与 不重要。无论“重要”与否,生命都只有一次,对个人来说都是全部。人们的生存权利是平 等的,因而面对死亡的权利也应该是平等的。况且,“重要”人物一旦成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二板市场的创生环境,是为了能从庞杂的创生环境中提炼出二板市场创生所必需的、根本性的创生条件,以指导实际。本文从对二板市场创生环境的界定开篇,以二板市场创生史的纵横对比为引,创新性地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二板市场的创生环境展开研究,寻找出一条定量评价创生环境的研究思路,并尝试性地将其应用于对我国二板市场创生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隐形推销员”的职业,这些所谓的“隐形推销员”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化装成普通人,在一些场合与目标消费者搭讪,借机推荐产品,消费者往往在浑然不知之中就接受了他们的影响。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来自道德方面的指责(人们认为这一做法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但据说这种隐形推销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隐形推销员”的公司还打算将这一业务推广到世界上其它国家。“隐形推销员”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口碑是营销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该纳入公司营销沟通管理的范畴,不要让它自生自灭;第二,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有志于到二板市场上寻求更大发 展的民营企业和中小高科技企业,应该抓紧时间,早作准备。下面针对中小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探讨如下: 一、 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范改制问题。目前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高科技公司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家族化管理等问题,大多没有进行规范化改制,这与二板上市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应及时给予改造。在许多创业企业中,有的是家庭式,有的是朋友拼凑,还有的是借贷拼成的资本。今后创业板上的企业多为小盘股,上市企业的保全是一个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2.
资本天堂     
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天堂。 美国的“二板市场”即NASDAQ股票市场孵育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的顶级公司和一流企业。 美国的“投资天使”在资本舞台的幕前幕后导演着一幕又一幕精彩动人的资本故事……  相似文献   

13.
林晓枫 《管理科学》2001,14(6):19-23
流动性是二板市场成功运作的关键.主要从信息控制论角度出发, 区分了二板市场上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类别,探讨了二板与主板市场的区别和不加信息传递控制的危害.结合NASDAQ的成功案例,指出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和与其相应的多元、多层次市场体系,并对中国二板市场的运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成了贪腐寻租的“饕餮盛宴”,科研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这就带来三个问题:一是科研支出不得善终,动摇科技强国之根本。二是加剧学术腐败,氤氩浮躁气息。三是成为腐败的免责领域,权责利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5.
据说“9.11”恐怖事件涉及的保险赔偿金额高达300亿美元。但这还不是这一悲剧最严重的经济后果。虽然油价随世贸中心的倒塌应声而起,但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因为中东历来就是一个动荡的地区,国际市场早把这一因素考虑到油价中去了。美国则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美国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这是因为,依美国的军事实力,一旦与它国发生冲突,美国更有可能获胜。制度经济学认为这种产权安全性具有市场价值.在美国它表现为在既定条件下美元的坚挺和外国资本的流入。然而除非再有几十年的安全记录,“9.11”恐怖事件几乎永久地改变…  相似文献   

16.
张道刚 《决策》2001,(1):4-5
二板市场是一种企业股权融资的新方式。企业融资以何种股权或是债务方式为优,二板市场在我国发展将拥有什么样的前景?近日,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11-11
“海尔式语言”的不断迭代折射出了海尔变革的速度与力度。从历史演进来观察,海尔可以梳理出四个关键名词。“人单合一”简单地讲,它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有一个市场就有一个订单。“自主经营体”可以理解成海尔内部的最小经营单位,这个经营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相似文献   

18.
网景崛起、雅虎腾飞,一种奇特的金融机制——风险投资挟带着网络风暴的巨大威力,撞开了新世纪的财富大门。 从北京、上海、广州几大城市相继推出风险投资基金,到政府有关部门政策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倾斜;从商界人物高谈资本运营和资源重组,到“四通利方”、“搜狐”获得数百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从1998年的“一号提案”,到眼下二板市场已呼之欲出,风险投资的热潮在中国正悄然兴起。 财富之门已经敞开,您准备好了吗? 一夜暴富、震惊世界的喜剧充满诱惑,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悲剧却令人胆寒!什么是风险投资?明知山有虎又为何偏向虎…  相似文献   

19.
当今市场上最短缺什么 ?有人说 ,最短缺利润高的热门生意 ;还有人说 ,最短缺打开市场的广告促销所需的巨额投入资金。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他们仅仅注意了那些暴利买卖 ,只是过度看重了诸如广告投入最大、促销活动最频繁和产品低价抛售等有形营销资源的经营 ,而忽略了当今市场上更有价值的“短缺” :服务品质、关注效应、信用声誉这三大无形行销资源的经营。什么是“无形资源” ?老子曰 :“天下万物皆有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 ,无中生有 ,道亦无形”。眼下市场上的这个“无形资源” ,即指最短缺的服务、关注、信誉三大行销资源…  相似文献   

20.
问题提的似乎有点儿傻,这还用问吗?企业当然是赚用户的钱啦。可是再深究一步:你赚哪些用户的钱?哪些用户是你“锁定”的目标?你用什么高招妙计(产品或服务)把钱赚到手?……回答这些问题不那么简单,牵扯到企业战略和经营理念问题。管理学家爱讲“目标客户”、“市场细分”之类,这是对的。但在市场多变的时代,消费观念在变,目标客户也在变,如果此时企业还固守一隅,“以不变应万变”,只能等死,而不谙市场,盲目转向或下注投资陌生产业,又可能找死。只有追随时代,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才能永葆企业青春。企业的目光应投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