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于在乐一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铺路,推动现代文学事业沿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他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姿态步上...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立场是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鲁迅创作的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客观存在。鲁迅创作的现代性建构以“立人”为核心,以启蒙主义思想革命为基调,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为20世纪中国文学奠定了“人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博 《东岳论丛》2001,22(6):135-138
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的整体格局中 ,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构成了主导思潮之外独特的批评维度。它以一种异质的批评姿态和批评话语在与主导性文学批评的对峙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互补”。梁实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自觉性与系统性 ,使得他在当时的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中脱颖而出 ,不仅成为新月派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而且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批评运动中成为代表人物之一。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特点与得失集中体现于他对五四新文学所作的批评与反思。他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导致了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苛责 ,但同时也使他以异于新文学主流的独特视角注意到了新文学进程中出现的某些具体倾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小说、诗歌、杂文的创作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与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文学语言问题上所发表的一系列精辟见解,以及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确立所进行的斗争,对于我国语文改革运动的发展,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鲁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这些重要论述与可贵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革命的实践化进程中,鲁迅的创作以及文学主张不仅丰富了文学革命的历史内涵,而且直接呼应了后续展开的革命文学的呼声。在鲁迅那里,"革命文学"是"革命人"的文学,其实质正是对五四"文学是人学"命题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革命文学是革命人的文学"逻辑地符合"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纵深推进。鲁迅将革命视为一种有所作为的事业,革命是寄托鲁迅现实愿望诉求的一个明确指向,而文学则是鲁迅参与现实斗争的形式媒介,也是表达其民族使命感所凭藉的重要手段。鲁迅坚执的"革命文学"理念正是对五四文学总命题的深化,其文学创作则构成"文学是人学"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一、传播科学文艺理论的杰出人才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先驱者之一。由于他兼备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素质,有着对俄苏文艺的深厚修养,加之他独特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了在30年代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的革命文学翻译到我国国内来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不仅如此,他还在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加当时尖锐激烈的文艺论争。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并肩战斗,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为武器,排云拨雾,为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指明了…  相似文献   

7.
赵歌东 《东岳论丛》2019,40(3):105-112
蒋光慈是最早倡导并实践"普罗文艺"的革命作家,他的小说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真实地记录了"五四"运动以后到大革命前后这一段历史的社会动荡和人生沉浮,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作为一个从农村社会底层走进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知识分子,蒋光慈短暂的一生是孤独的、矛盾的,他在革命进程中常常处于痛苦的挣扎状态,显示了革命时代先驱者丰富的灵魂冲突。蒋光慈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革命文学初级阶段的概念化、脸谱化的局限和缺陷,他在创作上的"失败"代表了左翼文学的"一种集团的倾向",对于左翼文坛的"全体的进向"也是一个宝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的领导思想是无产阶级思想。在创作上最早反映这一特点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在理论方面,则是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李大钊这篇文章,主张新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应该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作为新文学运动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别林斯基批评的体裁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林斯基是俄国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他的理论主张和批评实践不仅对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还曾对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发生过深刻影响。他的具有多样化的批评形式和丰富批评内容的批评文章 ,对整个文学批评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11.
启蒙现代性与五四文学的历史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于五四文学思潮本质上不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而是启蒙主义的观点,并从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创作和五四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考察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本文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适应启蒙运动的需要、作为思想启蒙的重要手段而发生和发展的,显示五四新文学实绩的鲁迅白话小说,就是启蒙主义的“遵命文学”,而五四新文化人建构的文学理论,也是以文学工具论为核心的启蒙文学理论。现代性包含两种不同的内容,一为启蒙现代性,一为审美现代性;前者表现为启蒙精神及其展开,后者表现为艺术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确立。五四文学所追求的是启蒙现代性,而不是审美现代性。五四文学的这一历史规定性,决定了五四文学思潮的启蒙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研究和传播者;鲁迅则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五四”以来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为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铸造中华民族之魂,唤起广大民众的觉醒,作出了卓越贡献。研究李大钊与鲁迅在革命实践或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不同特点,是中国现代文化史,尤其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3.
《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革命新诗集,它和鲁迅的《呐喊》在小说方面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一样,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继住开来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女神》的评价,特别对《女神》主题的认识还很不够;一般虽都承认《女神》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朦胧的革命理想,但却认为其主题是歌颂祖国,歌颂自然,所表现的是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副主席在郭沫若同志的悼词中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这是对《女神》最确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略论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瞿秋白同志的名字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理论建设和革命实践方面,但他在文化思想战线上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光辉战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丰碑。二十年代初,他是才华初露的散文家。他以明快清新的文笔,最早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的情况,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三十年代前期,他是多才多艺的文艺理论家、杂文作家、翻译家,为成长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珍品。瞿秋白的文学作品和译文,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珍贵的遗产,也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在经过近代八十年的不景气时期之后,到“五四”,兴起了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一空前伟大的文学革命运动中,历史不仅造就了象鲁迅那样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而且培育了一大批新文艺战士。当年以创作小说、新诗、散文著称的女作家冰心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有人会说:把“五四”时的冰心同志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陈方竞 《齐鲁学刊》2007,1(4):84-88
对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主要缘于对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缺乏认识,同时与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芜杂性"直接相关。鲁迅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文学批评是在与这种"芜杂性"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直接推动了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文学资源,体现了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吴乃华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之一。它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中国的近代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近代化反思与思想启蒙任务的提出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大钊、陈独秀...  相似文献   

18.
论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齐鲁学刊》2005,(2):96-99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话语是建构在古典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至上是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他的 理性概念,相当于以善为内在质素的道德理性,追求的是不偏不倚、中庸守度的理想境界。由此,他标举理性的衡 尺,从文学体式、文学运动和文学批评自身等方面,对以浪漫为特质的五四新文学进行了批评。这种姿态虽然有保 守之嫌,却是对中国新文学进行的一场非常必要而且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蹇先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作家。他是在“五四”中期唱着乡音步入文坛的。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就将蹇先艾早年的短篇作品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里称赞道:“蹇先艾的作品是简朴的”,“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曲的哀愁”,将他与王鲁彦、许钦文、裴文中等并列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蹇先艾一直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革命文学思想是他在域外革命文学思想和中国现实的主体体验中纠葛而成的,是他融会先进思想文化资源、积极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探求中华民族"固有之血脉"和追寻现代革命精神的结晶。鲁迅革命文学思想的发生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思想的现代生成,并与其创作、译品一起推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进程,且使中国革命文化得到提升并成为世界左翼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