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蜀学作为地域性文化,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深受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理学思潮的影响。宋代巴蜀思想家及流寓巴蜀的理学家会同蜀、洛,促进了儒学和巴蜀文化的持续发展;贯通经学与哲学,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宋代蜀学与宋代理学二者之互动,丰富了宋代理学的内涵,促进了理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弼最先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周易》经传进行了解释与阐发。北宋时期,史称"二程"的程颐、程颢两位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王弼易学本体思想,强化传统儒学的道德范畴在易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并批判吸收佛教体用观以解《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体系,为宋代理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宋代的人性探索运动及其历史评价问题周月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长期以来,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代理学的评价问题上,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理学为中国的传统儒学提供了本体论依据,从而为儒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哲学以其庞大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词"礼",能超过"理","礼"的含义很广泛。由孟轲性善论生成仁、义、礼、智,有类于康德始终坚持在他的先验纯粹理性和彼岸实践理性中阐释他的先验道德论。荀子礼、法相融合是儒家礼学的创新和转型,传统礼学在宋代理学的实践层面上能找到。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新理学"是情感哲学,情感哲学向礼学的转变,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看一看礼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若干定位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运用西方逻辑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宋明理学。他通过对实际与真际,理与气,道体与乾元,太极与无极等范畴的分析提出了共相与殊相的理论,建立了自己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他确实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对实际与真际、理与气范畴的分析中,强调逻辑的先在性,这虽然有“理在事先”的偏颇,但是他对理学范畴的分析是非常深刻的。在哲学方法上他认为有正负两种方法,正的方法是逻辑的方法,负的方法是直觉的方法,他主张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他的哲学的落脚点是解决人生的觉解和精神境界问题。冯友兰哲学开辟了中西哲学融通的道路,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6.
自冯友兰先生在旧著《中国哲学史》中以柏拉图所谓“理念”比附程朱的“理”,以亚里士多德所谓“形式”“质料”比附程朱的“理”“气”(冯先生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仍保留了此观点),学术界多有人因袭之。我认为这种解释混淆了中西唯心主义哲学的不同特点,不足以揭示程朱理学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因此试对程朱理学不同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泛道德论思想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7.
王帆 《河北学刊》2012,32(4):178-181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哲学构架的真正确立者,理学不少关键性哲学命题都是由张载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证明。通过对张载哲学体系的始基,即其必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难题及相应的逻辑出发点的考量,可以事半功倍、提纲挈领地掌握宋代理学的哲学主干命题,并能真切体会到宋代理学开创者的真实心路历程,从而加深对理学发展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载哲学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以“虚空即气”判定张载在本体论上持气一元论,力陈其与程朱的理一元论、陆王的心一元论的对立.我认为这种见解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按其内在逻辑将张载哲学体系结晶成一系列概念范畴的有序联结,那就不难发现“气”并非作为单独的本体概念提出的,而是结合其他范畴加以阐发,并由此确立了性气关系结构,奠定其哲学本体论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找到把握张载哲学体系结构的关键环节,重新认识其在宋代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陈来 《河北学刊》2023,(4):62-73
理学在宋代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与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魏晋以来佛教传入所带来的文化挑战有关。经过北宋学者的努力,宋代理学最终形成了一套以“理”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与话语实践。其主要特点包括: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集中于心性的工夫论。理学在南宋时期产生了进一步的分化,即分化为狭义的“理学”与“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讲求在物上求理;后者以陆九渊为代表,主张在心上求理。作为一种产生自中唐、确立于北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思想体系,理学应被视作“亚近代”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并应在“亚近代化”范畴下得到积极的肯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黎康 《江西社会科学》2000,19(10):61-64
自然科学是经由范畴、方法乃至价值取向为中介来实现对哲学的影响。朱子之“理”的内在二重性就因自然科学的影响而被凸显与强化,其蕴藏着裂变朱熹理学体系的潜在可能,并成为朱子后学分化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1.
理学的精神理念不仅深刻地存在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内涵之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于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受到过理学的灌输,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惊人地相似,其小说表现手段亦大同小异。理念先行与主题提前定位在理学诸多的哲学命题中,知与行是一对重要的范畴。知是道德知识,是主观性的,行是道德践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知行的讨论在宋代的理学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程朱的知行观代表了宋儒对知行的基本看法。程颐曾用出门走路为例,表达了只有先知,然后才能行的观点。他在《论学篇》中说:“今有人欲之京师,必知所出之…  相似文献   

12.
由河南省中原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联、河南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大以及开封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宋代哲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4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港台和国外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等,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大会收到论文和交流著作50多种。与会代表围绕宋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 一、宋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学者认为,宋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张岱年认为,宋代理学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比汉唐更高的水平。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的基本问题到宋代才逐渐明确起来,而哲学基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学术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理学思想的诞生更是标志着中国儒学发展进入兴盛时期。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闽浙赣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闽浙赣区域可谓是理学之渊薮。究其原因,闽浙赣区域经济的繁荣为理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浓郁的学风及教育的发展为理学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地域的相邻及民俗的相近为理学的传播提供便利。在宋代学术争鸣的文化大背景下,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闽浙赣区域的理学勃兴。  相似文献   

14.
"性理之学"是由"性"、"理"两个内在联系的核心范畴构成的,它虽定型于宋代,其观念则起源于先秦儒学中"生"、"天"、"命"、"德"、"理"等思想内涵。先秦儒家性理学观念的早期形态特点对后世性理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吸取、继承中国古代儒家先哲先贤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精心构思,而建立了体系庞大、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理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求知论则是其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徽州哲学"是指自宋代至20世纪上半叶的徽州籍哲学家在"徽州文化"的基地上创立的具有徽州特色的哲学体系。徽州哲学主要经历了从新安理学到戴震朴学、胡适新学的演进历程。从"理学"到"朴学"、"新学"的传承与嬗变,构成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接力",这场接力对于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艳芬 《理论界》2023,(4):44-48+7
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以“理”为最高范畴,其他内容被统摄于此之下。其中,礼的地位次于理而处于从属地位,但是礼在程颐的思想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理、性和程颐的政治思想的要件。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分析程颐的礼学观。  相似文献   

18.
张载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是宋代理学的“宗祖”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对以后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更具有光辉之处,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之一。当然,由于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表现了某些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采用中西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新理学观。冯友兰之理与朱熹之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新理学比朱熹的理更抽象、更彻底。同时,新理学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熹理学对德国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理学对德国哲学发生影响,是从莱布尼茨──沃尔夫时代开始的,而这个时代正是近代德国哲学形成的时期。当时,包含朱惠理学在内的中国文化正通过一批学识渊博的传教士传入欧洲。尽管当时的传教士是站在基督教立场批判地介绍包含朱表理学在内的中国文化,但是由于莱布尼茨一生结交了不少耶稣会传教士的朋友,因此,从他们那里,莱布尼茨还是获得了最大量最直接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从而使他在近代欧洲的中国文化研究中成绩卓著。按照莱布尼茨的看法,他认为朱衰理学至少在下面几个内容,是西方哲学应当同样具有的本质规定:第一,哲学是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