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舍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国民劣根性批判、现代化追求、现代性反抗等方面。现代性焦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批判国民劣根性;现代化追求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关注上,其次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注上;现代性的反抗表达首先在于对城市文明病的反思,其次在于其文化反思中明显的挽歌情调。老舍文化反思同时具有了现代化追求与现代性反抗的双重品质,呈现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及其复杂。  相似文献   

2.
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明白地看到现代化在中国不可避免的趋势,他以西方现代化的合理性与先进性成分作为参照,既从物质文化层面对中国古老的社会制度结构作了全面反省,又从精神文化层面对中国人落后的心理、性格、信仰、追求、习惯、风俗等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注目于中国文化整体的现代性与现代化追求的同时,特别清醒地意识到现代性的内在悖论,从而写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乡村走向城市,摆脱了落后愚昧与陈腐封闭;另一方面是随着这一过程同时行进的传统社会与乡村文化中美好习性的丧失.沈从文回瞥传统乡村文化的现代性体验,具有极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当国人正致力于现代化的呐喊时,沈从文就看到了西方文化中早已成为关注热点的现代化的负面作用,看到了现代性作为一把双刃剑的复杂内涵,提醒人们注意到现代化给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带来的所有困惑与反思.当然,沈从文的回瞥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主要的不是对传统与过去的眷恋,而是对于现代与现实的批判与反抗,因此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舍在1930年代所写的《文学概论讲义》等理论著作中对文学理论现代性进行过深入而独到的探求。他强调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给中国古代“文说”正名;张扬文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反对滥加“利用”文学;重视文学研究的内部研究,不满文学的外部研究;强调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批评文学摹仿说和复古调。  相似文献   

4.
在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三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逐"新"追"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文章通过剖析他们的心态和性格特征,透视出老舍作品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内涵.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时期,韩少功的作品明显体现出现代性启蒙话语的影响,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处于潜隐的层面;1990年代以降,韩少功对现代性的反思视角凸显,开始以多元化的包容眼光发掘传统和民间文化的价值,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同时,韩少功将批判的锋芒转移到了当代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上,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媚俗和同质化倾向采取激进的批判立场,推崇有灵魂、有信仰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和文学上表现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老舍的《断魂枪》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新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谱写了一曲对传统文化的挽歌和对现代性的深层追求。从对中国社会和文学的现代性理解的角度,通过《断魂枪》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结构、叙事方式和老舍对现代社会多层次的思考等方面来粗略地解读《断魂枪》所体现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社会中出现的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老舍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在于他的身上承载了悠远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改造。主要从老舍本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老舍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以及老舍的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老舍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作家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现代性的具体展开则是通过这两个基本维度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深层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市场经济为参照系的社会系统、政治管理的理性化操作和大众文化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9.
魏韶华 《东方论坛》2006,14(6):43-48
作为一位有着明确文化意识的小说家,老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文化寓意小说。所谓“文化寓意小说”,是指以小说的形式明确传达某种文化思想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带有某种明确或较明确的文化指代性,甚至有的人物就是某种文化的代表和符号。这类小说寄寓着老舍对新国民人格的理想,这一人格的核心是办事认真、国家意识和独立精神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体创作角度论述老舍戏剧与其小说的文本沟通,从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这种沟通的存在,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老舍小说表现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透视了作品中不同文化辐射层市民的灵魂。他的作品表现了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市民的人性的缺失与重建、徘徊于中西文化边缘的市民知识分子二重人格的矛盾与痛苦、冲破传统禁锢的市民新生代奴性的消失与觉醒。  相似文献   

13.
老舍小说创作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及妇女问题一直是老舍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并构成了他文化批判的一部分。一方面他对男权至上的传统伦理道德给予了痛击和嘲讽 ,另一方面 ,传统文化的因袭也使老舍思想中自觉不自觉地残存着男权意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 ,老舍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性思考 ,女性要获得独立与解放 ,不仅应克服自身弱点 ,还应与社会进步一起考虑 ,盲目趋从时尚 ,只会酿成更大悲剧  相似文献   

14.
老舍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以描写北平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为其所长.1941年前后老舍经历了抗战中期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转折,他开始放弃通俗文艺、宣传文艺的写作,重新接续被抗战打断了的小说写作之旅,从写作风格、写作题材、写作体裁三方面完成了向新文学的回归,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深远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旗人,他的作品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但老舍又超越了狭隘的族群意识,对满族文化,他是既眷恋又批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始终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与现代文学相同的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特征。满族作家老舍的创作因对国民精神与民族命运的自由解放的关注与追求 ,而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 ,但老舍的旗人身份又使他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心理归属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7.
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在有关生存状况的描述中,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由于贫穷而造成的生存困境,绞杀了下层人民固有的美好情感,生命主体潜在着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些悲剧,表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市民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其生命意识中的悲剧内涵,表现为矛盾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深刻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其特有的性象征意义而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在老舍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鞋"与性有着隐喻性的关系,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老舍利用"鞋"这一特殊意象来刻画他笔下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以及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显现出作家本人思想深处的男权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上 ,老舍虽然未曾皈依佛教 ,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 ,佛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