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西族的《神路图》、长沙马王堆汉墓画幡和元代藏式缂丝作品《大威德金刚曼荼罗》虽然分属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域与文化,但在空间的谋划布局上却极具可比性,在彰显东方古代社会关于“灵魂”、“死后世界”等信念的认识方面也殊途同归,实际上是构想了一个和今世相对的异质空间,即“异托邦”。借助福柯空间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图象艺术超越时空、族群和文化的特征,可以解释其何以能具有所谓的后现代特征,并探索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表现规律。①  相似文献   

2.
"大同"理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社会追求。《礼记·礼运》中所憧憬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道德追求,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古代的"大同"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中经过康有为的解说而具有了新的意义。康有为的《大同书》无疑是近代关于理想社会最系统的描述。本文就是要梳理一下《礼记·礼运》和《大同书》的关系,从《礼记·礼运》到《大同书》,康有为究竟继承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进而分析在中西文化碰撞初期,康有为是如何处理文化转型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量描述了对"上天"、对"祖先"和对"自然"崇拜的社会现象,生动反映了古人具有的敬畏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朴素的宗教哲学观和政治伦理思想、自然观念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中,竹棍蓍草的操作运演是《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的共同特征。在人类文化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数学神秘性和数量性的解释功能为中西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在中国文化理性发展的道路上,《周易》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老子》和《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老子》、《庄子》与中国文学的深层关系,这就需要超越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运用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哲学的高度进行观照,从比较与反思的视野超出“美学”之外来审视作为中国文化主要精神源头之一的老庄思想具有的一种“元文学”意义,它确立了中国文化系统中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基本意义关系,这不仅是文学书写展开的基本前提, 也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女"部258个字的系统分析,全面透视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剖析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内含及形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二古”双璧雅俗共赏———《中国古代格言》《中国古代谚语》总序景克宁《中国古代格言》和《中国古代谚语》,合称“二古”。两书各近百万字,词目各近万条,相对成书,联袂出版。“二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堪称中国语言文化的双璧,一雅一俗,双璧合成,组成...  相似文献   

9.
王充本着"疾虚妄"的叙事目的和"求真实"的叙事态度创作《论衡》,叙事形式富于逻辑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论衡》"是而直"的叙事空间,体现了王充理性思维模式。在其作用下,王充重新构建了物理空间和伦理空间。王充的理性思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湖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这三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小说作品中关于古代、近代和当代的江湖以及江湖文化的真实描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江湖和江湖文化从古代经近代到当代的变迁过程及其基本轨迹:江湖从显形到隐形再到无形,江湖文化从隐性到显性再到“普泛化”;同时也揭示了深刻影响江湖文化发生变迁的三大因素:社会体制、民众认识和江湖文化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