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性,具有被建构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建设必然占据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工程极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存在定位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儒释道三大支柱的当下意义未被充分挖掘,其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且有严重异化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研究、理顺关系,重点突破、多途推进,积极引导,消解异化等措施,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不但满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同时契合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的历史是一个主体性建构的过程。湖湘文化在"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晚清—民国"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广泛吸收西方、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时代出发,综合创新,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对世界具有引领功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主体的理性中心与自我同一性在网络时代受到了挑战与反叛,这不仅与去中心化有关,还与语言空白性的不同阐释有关,这种空白性即言说者与受众之间的时空距离,网络交往实现的是空间与时间的瞬即性.对于言说者与受众在网络社区中这一新型互动关系,只有进入话语分析,才能领会网络文化之堂奥.而对于这一互动关系的把握与即将面临的新主体构型的任务,非置于唯物辩证法的精神领地与唯物史观的思想视阈不可,如此才能规避后现代主义的迷途与现代性思想的固结.  相似文献   

5.
胡泽露  张强 《南方论刊》2021,(7):86-88,93
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揭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的理论源泉,新时代能否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冲击、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不足等困境.为此必须从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出发,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关键在于党对意识形...  相似文献   

6.
翻译必定是语言的诠释和重构,语言重构必然导致原文的信息嬗变。这种变化既由于不同语言的自身特点所致,又和译者的思维和遣词造句的风格以及文化身份紧密相联。尽管传统翻译理论忽视译者的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译者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同时,译者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必然受到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化身份对于翻译作品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明确译者的文化身份可以让译作更好地传递出原文中承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文化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性之镜映射的是文化的影像,人之为人在于文化的先在性。然而人既是文化的剧中人,又是文化的剧作者。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之文化主体之所以为主体,就在于人之主体存在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王荔 《河北学刊》2012,32(1):135-139
"一体"与"多元"是世界法律发展的最终向度,只有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才能促进全球法律的融合统一与共同发展。而中国如何以主体性的姿态平等参与全球法律的多元对话,进而获得法律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始终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建立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重建多元、立体和多层次的法律文化结构体系,才能为重塑中国法律发展的主体性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有效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有一个光辉传统,即建立在专业良知基础上的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执着持守,其建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论证并确认了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二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哲学在立千古人极、明万有相通、尽中庸精微、审言意之辨、通古今之变等方面的理论创造;三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自身能够孕育出近代哲学启蒙,融会中西而自创新说。文章还对海外学界以所谓“意识形态化”来全盘否定我国老一辈学者的哲学史研究、以所谓“唐宋变革论”来取代“早期启蒙说”的观点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2 1世纪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席卷整个世界 ,它不仅已经并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而且也已经并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 ,如何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使之既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又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这是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周大鸣 《学术研究》2012,(6):33-37,159,1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和谐为特征的调解方式在中国长期运用,从法理角度不乏弊端,但却日益为西方所接受和发展。调解制度与诉讼在性质、程序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但调解的社会和法律效果已得到证实,除法律制度因素以外,调解中的文化因素影响不容忽视,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外向型文化与内生型文化,单一型文化与多重型文化,高权力距离指数文化与低权力距离指数文化都会对调解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跨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和认同都是有效调解的因素。全球化背景下,以调解制度为代表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将会复兴。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网络建设,而和谐网络建设也高度契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在理论内涵、功能界定、价值追求和性质定位上,构建网络和谐与构建现实和谐有着相似的路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谈网络建设,就是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和谐网络的构建,强化网络管理的和谐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金伟 《理论界》2013,(9):11-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国家、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在"总体性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建设依附在国家政权体系下,以政府为主体,依靠政治动员的力量,服务于政治目标。国家依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与计划体制,控制了一切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结构封闭、凝滞。这种社会建设模式虽然有利于国家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但其形成的一系列僵化体制对今后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历史小说的"史诗性"追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题材从农民起义到帝王将相的转变;历史时空向明清代际裂变集中;从单极的革命语义支撑转向站在现代文明立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面对文化转型语境,传统历史小说严肃的"史诗性"追求,使之迥异于新历史小说游戏历史的虚无观,实践着对传统与现代、爱国主题与天朝心态、革命话语与封建文化、民族大义与价值是非等历史文化主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