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地域化视阈中社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地域化"主要讨论四个悖论,即全球性与地域性的悖论、趋同性与趋异性的悖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悖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悖论.这一范式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它强调"全球化"在实现社会工作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第二,它重视"地域化"在构建本土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它着重分析"全球化"与"地域化"之间互动的、不可分割的过程,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总是在二者之间出现钟摆运动.当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全球化"强势扩散所致,也并非本土实务经验不足,而是全球化趋势中地域性反思不足,"全球化"并没有与"地域化"进行真正对话,从而产生了一些"悖论性"的效果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全球化的张力,它是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工业全球化过程.反全球化意识无疑产生于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带来的对传统社会形态的破坏.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阶级斗争、两极分化、意识形态和异化)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仍然没有过时.他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思维,抽象概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马克思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国要建设何种形态的社会主义成为至关重要的纲领性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构和谐社会的治国方针,无疑闪现出中国领导人在汲取历史经验基础上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国家生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是"传统安全"观念的发展,它有助于加速全球化这一作为国际社会发展标志性特征的认识。而"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对"非传统安全"的一种界定与表述,是当前相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种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走过了86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勇敢地迎接挑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党的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其合生态的目标定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而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开放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宏观生态条件,即它在与全球化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流与变换中新陈代谢,在市场经济的生态场域中萌芽、孳生和成长,在开放的生态视野中塑造理性的政治价值判断。如果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其实现的微观生态途径则包括现代化取向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媒介引导和制度训练。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就是某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扩张的过程,故全球化又召唤着地域化和多元化。艺术设计是文化及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中,设计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声音,它维护着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独立地位。其次,民族设计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图案和纹样,它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生发、创造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全球化,设计的国际性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中的民族设计文化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因此,中国的设计必须保持高度的民族意识和全球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各个国家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加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和图绘过程。中国也经历了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危机历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现代性的反诘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些反应是借用西方现代性的解放性话语所作的本土反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缺陷。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出路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和"文化。"和"文化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更新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也是选择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思维和本土话语,它有助于完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从而实现共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宏大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在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下产生,是全球化经济、文明及哲学转型的妊然结果。生态翻译学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同时又将通过生态平衡来调节全球化下经济政治及文明的平衡。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从生态学视角入手,把翻译研究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为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拟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背景,探讨生态文学的研究价值,呼吁文学研究对生态文学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孤立的封闭的国内市场、民族历史走向普遍联系的开放的国际市场、世界历史的真实反映,它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和全球化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世界市场"观与全球化理论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把握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做出理性的选择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69年到2018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特点,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孕育阶段、发展阶段、升华阶段以及最终确立四个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蕴含着深刻的演进逻辑:问题导向是外在推力,高度的责任感是内在动力,递进发展是演进的基本路径.在外在的人与自然矛盾推力和内在的勇于担当精神动力共同作用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一个递进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天生全球化"企业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新现象.本文分析了"天生全球化"企业的特质和"天生全球化"企业产生的原因,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的特质在于它的特殊的企业组织知识;并认为"特殊的企业组织知识"、"全球'利基'市场"、"企业家精神"三要素是"天生全球化"企业产生的原因.文章接着分析了"天生全球化"企业深入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风险,并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如何防范上述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开始,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能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等同于经济全球化,但它却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研究经济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展。马克思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曾打算专门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关系问题,虽未能如愿,但却奠定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带来的世界体系格局的变化相伴随的。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内在矛盾性。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现象及其本质,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共同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生态思想对今天生态哲学的产生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打开了哲学转向生态的大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看作一个系统,人类的自然观实现了向生态方向的转向。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态思想的历程是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了转折性作用,使人类的思维转向生态并产生了今天的生态哲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倡导关心自然、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道德伦理,使道德伦理转向生态,追求世界的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统一,达到人、自然界、社会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生态纪录片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是全球性生态危机所引发的生态思潮在影视领域的显现,也是纪录片创作者对生态失衡、人类精神危机的积极回应。新世纪以来,生态纪录片的全球化制作和传播趋势愈发明显,三大生态纪录片生产国(英、法、美)和四大生态纪录片生产商(英国广播公司、迪士尼自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美国探索频道)都在其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这给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生态纪录片提供了启示。在全球化视野下比较分析中西方生态纪录片各自特性,探究先进生态纪录片生产国的发展路径和成功之道,有助于中国生态纪录片进一步明确自身艺术特征和美学特色,在守正创新中寻找适应自身文化基因和美学精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WTO制度优势和缺陷是多边贸易谈判新议题产生的背景,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新加坡议题".该议题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全球化与民族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表明,多边贸易谈判新议题应与制度完善相协调,发达中成员方和发展中成员方应树立公平的发展观和体现适度的灵活性,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中尽管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对很早以前已经开始并在20世纪后半叶迅速兴起的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观点仍然是我们今天解读全球化的指南,在今天对于我们处理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