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产品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来自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促使我国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样本回归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与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而资本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证研究ICT投资影响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并考虑各省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ICT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相比于技术效率路径,技术进步路径对于ICT投资提升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具依赖性。因各省吸收能力异质性,ICT投资的正向影响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会左右ICT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伴随着高人力资本水平和低技术差距的地区发展,ICT提高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依据Hicks和Acemoglu的技术进步方向定义,将生产函数设定为CES形式,使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定并对比中美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美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跨国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为资本偏向性,呈逆要素禀赋发展趋势,且与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走势基本一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对中国存在跨国传递效应,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主要受美国影响,但存在1-2年的时滞,而要素禀赋结构和自主创新并未使技术进步转向资本。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特征,结果显示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都是制造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作用更稳健,产权制度和资本深化对制造业技术进步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属性对制造业分组采用PCSE回归方法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低技术行业技术进步增长主要源于中性技术进步,而中高技术行业却取决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在回归方程的控制性变量中,利润率对低技术行业技术进步正向作用显著,对中高技术行业作用不明显.资产规模反向效应明显即行业资产规模越大越不利于技术进步,同时产权制度和资本深化在各组中显著正向作用保持不变,表明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资本深化有利于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亟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要素禀赋视域下,构建了三产品-两阶段的HO模型,根据制造业子行业要素禀赋与行业产出的关系,将子行业按照要素禀赋分为两个组合,并进一步聚合划分了劳动密集型、过渡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运用似无相关回归模型,对京津冀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中有3个子行业处于过渡行业阶段,5个子行业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阶段,并没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从完善行业要素禀赋结构、实现“三链”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6.
进口贸易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Coe和Helpman的C-H模型的拓展,从行业的角度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虽然国外和国内的R&D资本存量均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的促进作用,但通过进口的间接作用国外R&D资本存量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内R&D资本存量;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技术进步路径转换导致居民消费率呈现U型变动的规律,并基于对我国的经验观察以及运用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外源式路径,技术引进获得的属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且为吸收引进技术而进行的研发所带来的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往往偏向资本,这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当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内源式路径,技术进步类型从资本体现式为主逐渐转向以非体现式为主且呈非资本偏向性,这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率止降转升。因此,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及协调各方力量联合研发,加快自主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供给侧改革以高质量劳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不高、贸易竞争力亟待提升的现实需求,探讨劳动力质量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构建劳动力质量的测算指标体系及测算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使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级行业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构成劳动力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劳动力质量可以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其增长效应受制于经济区与产业分类.为了将劳动力质量转化为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动能,在重视培养高质量劳动力的同时,需根据经济区及行业的要素禀赋特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以高质量劳动力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企业想要转型升级,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是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服务行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对中国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保险服务、通讯邮电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对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将制造业按投入要素密集度不同划分后,发现运输服务对技术密集型企业、金融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影响最大,保险服务和咨询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讯邮电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负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2004-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对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溢出的先进技术提升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但研发密集型行业和非研发密集型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加大对研发密集行业的投资比重,努力增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改进、课前准备、考核测评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可弥补食品工艺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缺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考核机制,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进步的主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技术无疑充当了“发动机”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化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所不期望的后果。从技术哲学视阈去审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在技术与人、技术与自然以及技术与社会发展等层面上无不体现出相悖性关系。正确认识其相悖性,理性面对当代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是破解相悖性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我国发展民族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替换技术论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建立在反巨型技术的基础之上,意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在生态环境上,它注重技术在生态学上的健全性与合理性;在经济上,它主张技术向小型化和初级专业化发展,并以人类的真正需要为导向;在社会生活上,它主张权力的泛化。替换技术论保护生态,使技术适应于人的需要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过分强调技术的小型化,有重返农业社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从老庄、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反技术思想源远流长。19世纪末,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反技术思想也在全世界弥漫开来,并对技术的发展展开了人文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双重批判。这些反技术思想中包含着片面的、非理性的成分,但它对技术发展所作的主动的、有意识的反思,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首先,梳理荷兰技术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如价值敏感设计、元责任、情感可持续、负责任的创新等,从元伦理学层面进行概念的判断、推理和诠释。其次,总结概括荷兰技术伦理学理论的体系框架,沿着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这条主线,从实践的层面把握技术伦理的现实意义。第三,从技术引发人们价值观变化的层面,探析和提炼诸多技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对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从技术的价值到对人的价值的认识,衔接起关联它们演化的本质理论,进行次一级理论层面研究。在进行基本研究之后,采用哲学恩辨与逻辑分析方法,以传统义务论和德性论伦理为基础,创建技术美德论的新责任伦理学理论,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论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入手,通过对技术创新市场激励机制在国家技术创新激励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和市场激励形式的分析,探讨了技术创新市场激励机制的产权安排和法律基础,说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市场激励机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激励主体地位。无论是直接市场激励还是间接市场激励,最终目标都是使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技术创新绩效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大化。把握市场激励机制还必须注重市场激励的利己目标是争取物质利益回报,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市场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安排,即技术创新成果个人所有权的承认和保护。产权制度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对技术创新起激励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功能,并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从可持续发展机制、管理运行机制、产权关系和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创业投资机制、服务运行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处理好与政府、依托大学和国家高新区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技术留学生流动是技术主体转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留学过程中,可能在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审美爱好、社会制度、体制和秩序等方面与当地人产生文化摩擦.解决其自身的对外文化态度和综合能力问题,适当地实施文化变革等,是消除文化摩擦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宽带网的出现必将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给读者服务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图书馆应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读者服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