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尼克松总统由于企图掩盖丑闻受到弹劾而被迫辞职。如今水门事件已过去十多年,在美国仍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尼克松应对水门事件负责”。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为其应负的责任受审”。而尼克松却始终认为他在水门事件中不应负“共谋”的罪责。他只承认是“判断错误”。国外论述水门事件的文章很多,仅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关于水门事件的英文版专著不下二十多种。但是至今我国报刊上还未见到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治转型之后,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发生了重大变迁。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受到历史、政治、民族、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传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信息多元化、政治议题设置、政治话语和媒体立场构成了新闻传播影响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变迁的基本因素。以政治信息多元化分裂民众政治认知为逻辑起点,新闻传播通过政治议题设置引导公共舆论,以"台独"话语霸权影响民众政治话语,以媒体立场劝服和改变民众政治立场等方式,导致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变迁。  相似文献   

3.
伊朗门事件     
蒙编 《今日南国》2006,(6):50-52
美国与伊朗秘密进行武器交易,以武器换人质; 美国将出售武器款项转移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一事败露,像一股旋风,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也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这宗“伊朗门”事件是继“水门事件”后对美国的政治及外交威信的又一次最沉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公共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撑,积极加强公共外交也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战后日本采取的公共外交诸举措,赢得了海外民众对其的认可和好感,成为有效凝聚新的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并对塑造国家形象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中,媒体让普通民众参与媒体政治议程的设置,由民众设置的媒体议程也就是所谓的"民众议程"。"民众议程"不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而且还受到了来自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诸多批评。"民众议程"本身确实还存在某些缺陷,但这些缺陷并不都是不可弥补的,新闻界、学术界的批评也不都是恰如其分的,它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西里远征前,雅典城内发生了破坏赫尔墨斯神像的事件,民众顿时陷入到一种既恐惧又愤怒的情绪中。案件的发生及后来的调查在当时有着广阔的宗教和政治背景,人们将破坏行为同推翻民主政治的阴谋联系起来。远征将军亚西比德成为案件指向的焦点,并被召回接受审判,此举直接影响了正在进行的西西里远征。雅典对此事的处理及民众情绪的变化,反映出宗教在雅典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是古代希腊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经济社会遭受重创,坚持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的胡佛总统未能力挽狂澜,救美国民众于水火。这使得合众国的精英们意识到旧式的个人主义和克制的政府职能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这主要缘于二十世纪初以来盛行的大众消费主义、规模化生产和金融投机行为已经彻底改变之前简单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面临危机,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就业和恢复工业生产。随着越来越多政府机构的建立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涉,关于美国政府权限的理念被打破或颠覆,由此开启了美国自由主义时代。但是,这场变革并不彻底,其本质上仍力图维持美国传统的观念、价值和社会结构,且新政没彻底达到解除经济危机的目的。通过梳理罗斯福新政中的保守特点,对影响其实施的政治力量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它在美国政治"光谱"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谢芳 《社区》2005,(5):29-29
一位美国政治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民众的参与,就没有民主。没有绝大多数民众的参与,就没有健全的民主。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反映并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健康。”而通过参加社区听证会的“社区参与”,目前正在构成美国公民政治生活和美国基层民主的特点。 社区听证会是美国普通市民参与地方政治的固定渠道。市政府要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意见。美国的市议员兼任社区委员会非正式(不参加投票的)成员,因此涉及社区利益的要求和群众意见都能通过他们迅速地反映到市政府的立法部门。市里发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13,(6):42-44
美国、新加坡制度反腐自上世纪20年代起的半个多世纪内,美国正值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转型时期,工商业迅速兴起成为"权钱交易"滋生的温床。随着文官录用制度的改革、中产阶级社会成型,美国社会对滥用公权问题日益警觉,民众对政治清明、廉洁诉求强烈,从而对立法(国会)、执法(联邦政府)层形成改革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美国出台《政府道德法》,成为当代美国反腐制度的法律基础。《政府道德法》是在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动员充斥着错话和谎言,一些民众虽然因此自身利益受损却仍继续响应民粹主义动员。这一现象与民粹主义动员导致的"后真相"状态有关。"后真相"状态意味着与诉诸客观事实相比,政治行为体通过诉诸民众情感和信念可以发挥更好的民众动员效果。民粹主义动员的目标是推动民意二元对立。在民意对立局面下,"后真相"状态随之产生,道德批判则推动"后真相"状态的固化。特朗普政府呈现比较明显的动员能力强、治理能力弱的特点,得益于右翼民粹主义动员推动形成的"后真相"状态,他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其支持率,反而利用新冠疫情防控话语推动美国民意围绕疫情防控形成新的两极对立,进一步固化了美国政党竞争的"后真相"状态。在特朗普民粹动员效果的示范效应下,民主党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的策略也呈现了一定的民粹动员特点,利用种族问题开展了大规模民众动员,开启了美国两党政治全面民粹动员竞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