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介即信息"的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文学形态及其审美的变化,还带来相应的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随着媒介地位的提升,文学批评的标准从艺术性、审美性向技术性、商业性转移。信息交互带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对文学话语权的掌控,使得文学批评的主体得到扩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对象——文学文本也发生巨大变异,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学、话本小说、微文学等批评对象的审美特性及运作机制与传统文学相比差异较大。由于学院派、媒介、读者、作者等不同批评主体秉持的传统审美理念,不能有效地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文本进行有效阐释,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及物、空洞化、批评标准的模糊性、批评实践的以偏概全等问题。我们呼唤建构一种立足于文本自身的本文诗学,以应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  相似文献   

2.
为使下面的论述能在一个简明的框架内进行,笔者首先对本文中所使用的“学院派批评”这一概念做一界定:所谓学院派,是指在高等院校里从事文化、文学批评的学术群体;所谓批评,是指对当下文坛诸如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等的评判文字。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院派批评日渐强盛,甚至大  相似文献   

3.
为使下面的论述能在一个简明的框架内进行,笔者首先对本文中所使用的"学院派批评"这一概念做一界定:所谓学院派,是指在高等院校里从事文化、文学批评的学术群体;所谓批评,是指对当下文坛诸如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等的评判文字.  相似文献   

4.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5.
寻找批评的主体性——主持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大体上呈现为两种发展轨迹。一是随着学科的稳定和成熟逐渐成型的"学院派"批评,二是以追踪描述当下文学创作动向为己任的文艺时评。"学院派"批评常常高居于"学术"体制的制高点上,以规范、维护所谓学术的"纯正"显示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6,(4)
刘文良在《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上撰文《当前文化批评的四大误区》指出,文化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兴起,给文学批评注入了很多活力,强化了文学批评与时俱进的内涵,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批评空间;但如果把握不好,又很容易使本已面临困境的文学批评遭遇更大的尴尬。时下流行的文化批评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误区:一是理论先行,疏离文本。这导致批评结论的千篇一律,催生或加剧文学批评的公式化、模式化,磨蚀了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正当的文学鉴赏或文学判断的能力,导致作家和读者文学意识和文本意识的弱化。二是大而…  相似文献   

7.
网络批评小说是在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中衍化孕育而成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网络文学生态的全新批评话语。它集读者、作者、评者于一体,借助网络媒介的即时性、交互性、超链接等媒介特性,前所未有地实时介入网络文学的创作现场,直接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其平等交流的对话性与直接介入创作的批评有效性,颠覆了以西方文论为主导的文学批评话语模式,对于建构真正切合网络文学实际的批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凌晨光 《文史哲》2001,(5):33-37
文学活动是作者 -文本 -读者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交流活动中 ,文学批评所重点关注的是文本意义的存在与实现问题。文学交流可以用一种交流构成图式来解释 ,它是由作者、读者、语境、文本、联系、代码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学交流的动态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居于首要地位而为批评所重点关注 ,从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流派 ,当某一派别的批评将文学意义的实现与文学交流六因素中的某一方面联系起来时 ,此种批评对文学交流整体的特殊作用也就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9.
对女性文学"两个文本"争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于女性文学的两个文本——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根源在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两组概念的不同认识。而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的界定应考虑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维度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批评不容缺失的批评维度。  相似文献   

10.
快速崛起的网络文学量大如山却体犹未健,“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十分突出,亟需文学批评家入场,补齐批评标准这块“短板”,以加强文学批评,运用一定的标准去解读、评价、引导和规范,助推网络文学从“长个子”走向“强筋骨”,实现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离不开“文学”品格,也不可脱离“网络”特点,是在赓续文学传统基础上的理论拓新;应基于网络语境的思想性、艺术性、产业性、网生性和影响力等维度,架构起由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组成的动态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