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高校博物馆是建设和谐文化校园的重要文化载体,数字博物馆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虚拟体现,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它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呈现于网络,并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数字博物馆建设包括博物馆网站、馆藏品管理系统、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及基于触摸屏的藏品展示系统和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的制作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把文物中承载的各种信息抽取出来,将传统的静态文物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使访问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在博物馆中漫游、学习。因此,以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为原型构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通过向访问者全面展示蕴含在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外,充分结合人机工程的特点,将用户的心理特征、使用习惯和学习兴趣纳入到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中,最大限度考虑"人"的使用因素,不断突出人与虚拟博物馆之间自然、流畅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访问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访问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使东巴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博物馆近几年取得飞跃式的发展,文化惠民通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能更好地将文化惠及城乡百姓、普及大众。  相似文献   

4.
越剧在博物馆阐释与展示实践方面面临主题博物馆少、展示空间老旧、阐释与展示手段单一、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效率低等问题。作为表演艺术的越剧本体在曲调、身体语言、舞台空间等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形式的特殊性,其舞台表演本体应成为博物馆阐释与展示的主体。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应借助技术手段推广和传播越剧艺术本体,构建年轻人喜爱的精神生活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以它不同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走进了博物馆。无论是实体展览还是网上展览,无处不展示数字技术的神奇魅力。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博物馆网上展览,这样既能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又能大大扩展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博物馆功能,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主题数字博物馆在历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博物馆已成为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基于实物的数字博物馆受传播主体制约,在资源组织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在数字博物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主题数字博物馆,主题数字博物馆拓宽了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整合和教育传播功能,在文化宣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文中以"定窑文化"主题数字博物馆为例,具体介绍了定窑文化主题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思路、内容组成以及实现途径。主要观点将为促进数字博物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艺术最为集中的场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背景下,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宣传功能显得尤为突出,进而提出"将博物馆搬回家"宗旨,即将博物馆所呈现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现出来,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文化与旅游两部门合并,给文化创意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拓宽了展示平台,使文化创意产品进入旅游系统。另一方面,旅游  相似文献   

8.
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是以中国古代性文物展示为主,以改变中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为目的而建立的独具唐文化风格的专题性博物馆。通过研究国内外性博物馆展示形式对比,从空间区位的划分、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光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展示形式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力争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会与博物馆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都以实物展示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展示的都是人类创造物的精华,两者共同关注科学与文化,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理念传播的课堂。这些共性的存在,使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世博会不断创新的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影响,而博物馆界人士参与世博会筹办,博物馆展览融入世博会之中,是世博会与博物馆两者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体现。历史上,不少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都曾将博物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来建设,或在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部分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所收藏,这不仅仅是世博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通过博物馆传播了世博会精神,延续了世博会使命。正是由于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充分体现世博会与博物馆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以群舒文化资源为设计对象,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地域文化活化路径,构建皖西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策略。通过“文化空间”模型,对群舒文化IP外在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层面进行解析,深度挖掘群舒文化符号,引入“文化转译”方法,结合移动终端新媒体微交互平台,实现皖西博物馆群舒文化在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面的深度转译,完成群舒青铜APP、IP形象以及衍生品的设计。以“文化转译”打造群舒文化IP,符合皖西博物馆个性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要更好地展示虚拟博物馆中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保护、传承和发扬文物中的精髓,需要借助数字多媒体组件。因此,结合虚拟博物馆的现有需求及对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软件的深入剖析,基于Unity3D游戏引擎设计并实现了能同时支持主流桌面环境(包括Windows系统、Mac OS系统和web浏览器)、移动设备的跨平台轻量级数字多媒体组件。该组件集成度高,可移植性强,操作简单,界面美观大方,对外提供了方便集成的接口,支持本地和互联网中文件的搜索及主流音、视频文件格式的播放,实现了文物以动态、活化的方式展现,可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的宣传、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校新获准自设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的展示设计是由数字媒体进行总体构成图形影像、展示空间环境、符号环境和多媒体技术.当下,以数字媒体为中心的展示文化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展示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展示观演的主体.数字媒体展示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展示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诠释者一种新展示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展示思维舞台的新构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物陈列的本质是突出民族文化展示主题。民族地方博物馆是民族文物陈列展示的主力军,文物陈列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化与感情化的过程,民族博物馆透过文物标本陈列展示彰显人文关怀。民族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陈列展示方式吸引观众,陈列设计既是艺术创作更是艺术实践,民族博物馆应当高度重视文物陈展档案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对外传播是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数字博物馆因其独有的便捷度成为传统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张大千”是当代中国书画界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其展品英译现状能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地方博物馆相关内容整体情况。以数字博物馆张大千展品译介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讨论展品译介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其目前存在译介内容不当、媒介优势发挥不足两大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数字博物馆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哈尔滨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不同人群对博物馆的使用需求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博物馆的区位交通、周边环境及馆内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博物馆能够良性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普及知识、教育大众、传承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而且逐渐成为富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与人们的精神家园。通过借鉴文化空间理论,认为博物馆文化空间是由核心文化、符号系统和动态展演构成。作为公众社会"文化空间"的博物馆,应主要扮演文化记忆和文化创造两种角色。除了文物展示以外,当代博物馆应注重见证当代文化、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营销文物来源地以及传承区域文化等功能的实现。从博物馆的文化空间生产角度,应从营造文化氛围和举办相关活动两个方面来优化升级湖北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不同人群对博物馆的使用需求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博物馆的区位交通、周边环境及馆内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博物馆能够良性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普及知识、教育大众、传承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馆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馆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行业博物馆展示的都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与事,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轨迹的缩影。为了克服行业博物馆展品不足及展品本身的制约因素,运用现代展陈设计理念深刻挖掘行业及展品的文化内涵,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营造一个浓郁的行业文化氛围,创造一个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行业博物馆,塑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质的行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到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建设,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界定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涵,对新媒体技术对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展示设计、远程空间信息传播及本地空间信息服务设计的新理念及技术实现。最后还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理念进行了挖掘,例数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