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精神赡养"是一种高级赡养形式。传统孝道理论、德性理论和唯理性道德理论应用于现代老年人口"精神赡养"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困境。关怀伦理作为一种新兴的道德理论,因其自身的理论特点而具有聚合性、柔性和过程性等理论品质。关怀伦理应用于指导老年人口"精神赡养",可以很好聚合各种关怀主体、精准供给情感和规约关怀全过程,彰显出实践指导意义的合宜性。鉴于此,关怀伦理应用于指导"精神赡养"实践可以看作是理论转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维度与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关怀以"人是目的"作为指向和尺度,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的一种深层次关怀。伦理关怀的"伦理性"不仅体现在关怀方式、方法上,而且还体现在关怀的内容上。从人的存在方式的角度来讲,伦理关怀有物质—精神—道德三个维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关涉到弱势群体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是弱势群体真正摆脱弱势地位、融入主流社会的保障;另一方面,它也是促进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银行和我国有关方面对人口预测,我国到二○○○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超过7%,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也就是说,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同期,也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现代意义的老年保障体系是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的结合,它既具有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仅对老年人进行物质赡养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更多老年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关怀.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出了精神赡养的相关规定,为保证老年人获得精神赡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仍存在法律规定缺乏操作性、司法实务中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必须通过调整相关法律规定和建立相关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接近两亿人。这些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赡养权益,已成为政府、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的空巢老人的赡养权问题从物质赡养、生活赡养、精神赡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社会及家庭应从强化物质保障、提高生活赡养能力及关注精神赡养,来切实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享晚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公正是社会公正在代与代之间的历史延续,它是代际伦理的根本原则。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是老年伦理关怀视角下代际公正的三个基本理念。代际平等指在场各代具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平等享有社会政治参与权与经济利益分享权。代际补偿指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老年一代进行收入补偿。代际互惠指现时的老年一代与年轻一代以及未来代互助、互利、互赢。以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为理念,实现代际公正,是促进老年伦理关怀、构建和谐代际伦理关系的内在需要,也是改善老年民生、破解当前我国老年社会伦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的本意,在此维度上,精神赡养应是传统孝道的内核。传统精神赡养的内蕴表现为以家庭输送为管道、以"用情"为实践要求和以"顺老承志"为格序等特征。在现实境遇下,精神赡养的实现遭遇到了赡养管道狭窄化、赡养要求去情化和赡养格序模糊化等窘境。重构现代精神赡养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以老年人自我—子女—社区机构赡养为一体的输送精神赡养的新管道;将心孝观的认知和实践作为推动精神赡养的新机制;将提倡有尊、有乐、有为作为现代精神赡养的新格序。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两课"教学改革走实践战略之路所蕴含的哲学伦理精神,即实践的观点、遵循规律的观点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伦理精神的真诚和对教育主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彭文晓  申来津 《学术论坛》2005,42(12):185-189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培养人必须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教育应在秉承人性、涵养人性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人生观照。现代人性观认为,人性是其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教育的人生观照主要体现为教育的生命关怀、现实关怀和精神关怀。教育现实关怀在学校教育中的恶性膨胀,导致学校教育人生观照的失衡。实现教育生命关怀、现实关怀和精神关怀的互动、和谐,是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庭的"孝"伦理内涵可归纳为"养亲"和"祭亲"两部分,美国家庭的"孝"则更多地体现在宗教文化中。在家庭生活中,中国"孝"伦理主要体现:在父母地位至高、视赡养父母为刚性义务、重视祭祀祖先及传宗接代。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父母在家庭中与子女地位平等、注重老人精神赡养、祭祖与传宗观念淡薄。目前,中国"孝行"面临传统孝观念淡出与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美国则面临社会养老体系成熟与老人精神孤独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