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冯小刚从电视剧进入电影的经历赋予其电影强调通俗易懂、注重世俗价值的特征。冯小刚电影携带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下主流价值观,但在海外难以得到广泛接受与传播。这是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在不同语境的错位所致。在北美市场,冯小刚电影的"非英语""日常性题材"以及写实效果,使之归于艺术电影类型。然而,影片所强调的恻隐之心的道德情感、主流价值观念、特殊群体的集体记忆,会在故事内容上造成文化折扣;"重细节、轻结构""重广度、轻深度"的宏大叙事,又在艺术观念上悖逆于欧洲电影的叙事传统。因此,冯小刚电影缺乏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奖项、权威评论及学术研究,很难如张艺谋、陈凯歌等进入艺术电影的传播渠道,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主流电影是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主流电影的出现是主流文化发生转型的缩影,电影叙事中意识形态、艺术审美、文化市场之间的不断缝合,使新世纪以来的主流电影有了更为开阔的叙事空间。电影的商业诉求促使其更加注重叙事方法,以戏剧故事的外壳有效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最大限度地刺激与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兼顾文化资本的诉求与升值。电影的叙事话语文本为民族精神和文化观念的书写,提供了特殊的叙事视角与想象方式,并成为建构集体记忆与营造文化认同的语义环境,使其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中,更好地发挥影像话语的流动性、生成性与对话性。  相似文献   

3.
陈阳 《人文杂志》2008,(2):100-105
贾樟柯的电影借助于他自己有关现实的经验和理解,为经历着现代化巨变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反观自身的影像现实.他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与好莱坞经典叙事有着很大不同,在形式上对权力、欲望和白日梦的背离同时,他找到了与表达意图形成默契的电影语言形式,而这一形式本身又带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叙事衰微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雄》到《无极》,张艺谋、陈凯歌相继推出的几部中国奇观电影,无一例外地在故事的情理逻辑上遭到了观众的普遍质疑。但这种现象决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叙事的欠缺作为中国电影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的接受效应。本文从艺术传统、创作心理和现实语境等多重视角,探讨了创作者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症候以及中国传统“语言观”和艺术思维模式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走向产生的或显或隐的影响,以期能够对中国电影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视觉文化作为当前主流文化之一的背景下,电影改编是文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在当前改编电影的票房大片中,电影特效是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这一现象既表征了视觉文化的个性特征,也折射了当前青少年观众的复杂的文化心理。叙事是观众参与电影和意义建构的基础,缺乏生动叙事的电影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特效与叙事的有效组合既可以满足观众的视觉快感,也可以提升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数字特效影像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特效已成为电影中的重要元素,它丰富了电影的形式美学与叙事策略.数字特效影像不仅没有消解电影艺术的"真实性",而且将电影的"假定性"延伸到了人类的情感空间,许多使用数字特技制作出来的镜头,其美学向度,均指向人类潜意识的深层情感.数字特效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满足影片潜意识情感诉求的美学特征、基于创新的叙事功能化特征、超越影像内容的符号性特征、烘托影像主题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7.
尽管大部分左翼电影在政治功利与艺术追求之间选择前者作为主要目标,一批年轻的左翼电影艺术家却在继承中国电影传统和借鉴外国电影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电影观念,掀起了一场艺术创新运动,他们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以及有声电影的探索方面,以突出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观众。当然,左翼电影的艺术创新之路也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存在着不平衡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杨静 《学术探索》2002,(5):134-138
本文探讨 90年代以来 ,在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文化语境中 ,以造型表意创一代电影新风的第五代导演叙事观念的更新 ,剖析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在造型表意向叙事表意的转变 ,及其竭力保持的第五代电影的艺术创新精神与传统电影叙事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市场,历来是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重点板块,但这种传统优势在当下已有所弱化。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人与内地的合拍片虽然在国内市场不尽如人意,却在马来西亚斩获较好的票房。这为中国电影借助合拍片的形式重振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内地与香港的影视合作需要调整发展思路,站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高度,避免市场短视行为,约束资本权力,深入改善与内容生产者的合作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流院线的电影消费具有同一性。类型电影具有相似的情理逻辑、叙事规则、美学风格和最小的文化折扣。当下中国电影商业价值的开发,需要将重点放在情节上来,发挥类型电影优势,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突转”和“发现”建构情节。  相似文献   

10.
刘琼 《学术探索》2013,(11):99-102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遵循以“性灵为主体”,“以儿童精神生命成长为叙事原则”的影像阐释与叙事美学原则。以朴真唯美、充满童真童趣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贴近童心回归自然的创作理念。在叙事中要以儿童意识为本位,以儿童的审美需要为旨归,以此实现视觉镜像与文字传达的艺术形式的转换与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