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若要廉洁政治和治理腐败就必须确保党对国家领导权实现的方式科学化与法治化 ,并将其与国家职能实现的三维权力实施剥离 ;还须确保国家机构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独立化与效率性 ;对权力行为监督必须体现为严谨性与社会化 ,实效性与制度化 ;政治廉洁还必须在于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严格化和唯贤而举 ,治理腐败必须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吏相结合。如此 ,廉洁政治与治理腐败才能最大程度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伴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批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了 ,优秀的民营企业不断产生 ,如“远大”只有六年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央空调机制造商 ,连续三年现金银行储备达 2个亿。但同时又有一些民营企业由于非市场竞争的原因而相继陷入危机。如 97年“巨人”集团陷入债务危机 ;“沈阳飞龙”集团被迫停业整顿、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是“首富”还是“首骗”使其经营的社会地位及信任度面临考验 ;北京红苹果集团则因管理不善导致了债务危机……1 。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保持其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民营企…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发的场域视角,非典型腐败主要包括政治域的隐匿权威、法律域的立法腐败、经济域的信息腐败、社会域的语言腐败、学术域的学霸腐败和艺术域的权威腐败。本质是民主政体和市场体制不完善及相应制度规范缺失状态下权主为个体或集团利益实施的一种滥用公权、私权和共权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且具有隐蔽性、全域性、泛权性、阶段性、群体性、相生性、致损性等行为特征。非典型腐败的动力机制可解构为其生发运行的人性基础、内生力量、心理基础、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从体制转轨角度看,大量存在于夹缝中的制度租金不但诱发了寻租行为,而且因以权力粗暴干预市场为特征削弱了治理寻租的正当性,也为非典型腐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相对于权力治理,非典型腐败宜采用制度治理。以制度约束权力,建立对市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重塑社会治理结构;制度供给及时响应制度需求,消除制度租金,并坚持以市场化为制度供给的基本导向;强力反腐,制造“奥尔森震荡”以改变反腐制度的演进路径,推动反腐制度变迁退出低效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治理手段是否合理、妥当,是决定治理腐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治理腐败手段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治理腐败活动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领导力量、法规与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等,是构成治理腐败综合手段的三种基本手段。不同性质的基本手段之间的组合,会形成消极的、超常规的、积极的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治理手段。要有效地治理腐败,必须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新形势下腐败形式更加隐蔽和复杂,对腐败治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职人员腐败既与其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和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形成的内动力有关,又与个别地区和部门监督失灵产生的外部条件有关。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海量数据消除公职人员的侥幸心理,使用云计算破解他们的从众心理,通过数据结构的多样性分析解决外部监督不力的问题。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规范的数据处理机制、合理的数据使用机制、有效的数据监管机制是实现腐败问题数据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试论治理腐败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选择有效治理腐败的方法,首先要解决针对有效治理腐败的逻辑思维问题。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治理腐败逻辑”有三种:一是减少介入腐败的机会;二是提高介入腐败的代价;三是增强腐败免疫力。这三种逻辑及其策略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综合运用三种逻辑及其策略,才能有效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治理腐败并构建起一国赖以生存进步的廉政体系绝非朝夕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改革政府治理模式,通过党、政法律分类化、组织设置弹性化、政府内部市场化、监督主体多元化等措施,循序实现立法专门化、监察机构独立化、公务员去官僚化、监督社会化等改革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监督制度化与社会化,构建起国家与社会共同监督、预防的中国式廉政体系。  相似文献   

8.
编辑腐败及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旭东 《云梦学刊》2006,27(2):12-14
学术腐败问题中的编辑个体腐败不容忽视,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编辑腐败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指出治理编辑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村干部腐败呈现出制度性特征。有效治理村干部腐败需要不断充实治理村干部腐败的知识储备,全面梳理村干部腐败的各种类型,分析各种村干部腐败产生的原因,研究、探讨古今中外治理腐败的各种药方。可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制度的实施机制、完善村民在腐败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加强权力约束机制、整合反腐败机构、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等措施来治理村干部腐败。  相似文献   

10.
韩国政府的反腐历史可分为渐进式治理、冲击式治理、试图转换治理方略和综合治理等四个阶段,通过分析韩国政府在各个历史阶段采用的反腐方略的内容、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用"渐进式"或"冲击式"治理方略,都无法有效地防治腐败.为了有效地防治腐败,政府的反腐有必要从以打击腐败行为为中心的治理方略,转变为以体制、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1.
国美之争看似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实质上是传统家族式治理与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两种制度之间的博弈。所以,在民营企业中,那些看似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形似而神不至,根本不能体现公司的全部权力关系,故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在提升自身实力、活力、竞争力时,面临公司治理上的严峻挑战。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各利益主体在公司内部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的博弈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则,同时还需要相关法律规则的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满足发展和变化着的公司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广泛存在。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竞争工具能拓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空间,为民营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然而,政治关联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成本,从而损害企业绩效。政治关联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利益掠夺效应,主要是因为政府的政策性目标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其根源在于转型背景下法律保护的低效率。同时,政治关联也有助于减少民营企业的成本,增加盈利机会,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在关系主导和威权政治的模式下,民营企业与政治权力的融合容易导致权贵资本的产生,造成寻租行为的盛行与社会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巧玲  胡凯 《学术探索》2011,(6):134-137
本文对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有明确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否则,就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作者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总结出企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应遵循的“十项原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郭鹏飞 《重庆社会科学》2021,(3):前插1,6-19
在30多年的历程中,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提升的阶段,从嵌入其他审计业务中关注资源环保资金事项,到形成离任审计、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的模式逐步壮大成熟.发展的逻辑脉络体现为:从专项审计转向离任审计、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并立,从资金审计转向资金、绩效和履责的综合审计,从单一自然资源要素审计转向全要素生命共同体审计,从具体问题查证转向全面系统评价,从传统审计方法转向大数据审计方法.植根于实践,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形成了代表性的理论维度:鉴证论、问责论、反腐论、治理论.针对中央审计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一要求,分析资源环境审计目前在项目安排、组织方式、审计方法、结果运用、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以协调劳动关系和谐成为我国工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实践中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存在组建工作力不从心、“工会热,政府冷”现象比较突出、民企职工权益受侵害现象大量存在、工会维权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问题。加强完善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比重大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东北振兴的一个难点,但吉林省通化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先行一步。通化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在国企改制的推动下进行的,国企改制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机会、提供了空间、抬高了起点、加快了发展速度。通化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参与国企改制和改组是东北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东北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走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形式是一种非国有化和市场化的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的低迷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要想成功地突围、实现新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需从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着手,通过引入雇主品牌理念,建好企业雇主品牌。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腐败犯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某些问题的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差异。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推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应对《刑法》规定的腐败犯罪主体、死刑及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