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与大背景的文化转向相一致,在传统新闻媒体数字化转型以及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融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语境下,种种迹象表明:新闻传播发生了图像化转向。新闻传播的图像化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话语建构方式以及传播的观念、形态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相似文献   

3.
面对目前我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的诸多困境,可以用“伞形结构”战略来开展客户端市场的存量改革,最终形成央媒客户端、硬新闻垂直新闻客户端和省、市、区县级新闻客户端的五级市场结构。这一存量改革,应以“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为发展模板,以“议程设置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使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伞形”的不同层级各司其职,最终成为“现代传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刘昊宁 《国际公关》2024,(5):122-124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新闻传播领域也实现了改革发展,使新闻传播领域呈现出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在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造成挑战和冲击的同时,为新时代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传播领域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新的传媒业态使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深度开发,手机报的兴起,微博的方兴未艾,使新闻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记者普民化。在有手机就能发布新闻的“全民记者”语境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既要坚守该专业的根基,这是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点,同时开阔专业视野,又是大学新闻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方向所在。要让更多的新闻学子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张扬专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构筑坚实的文化基础,并拓宽专业视野,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在全民记者语境下培养出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战争和新闻传播技术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利用新闻传播进行心理战、舆论战更具威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病毒、黑客武器的闪亮登场,更给新闻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战场,战争演绎得更加精彩、激烈。重视研究新闻传播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组织实施有力的新闻传播手段,应对敌方的新闻传播战,对我们打赢信息化战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手机作为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所承载的人际传播意义内涵有了很大的拓展,越来越体现出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开创了人际交往的新方式。本文从手机语音传播、手机短信传播、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手机媒体在人际传播视阈中所呈现出的新特质以及对于个体自我形象建构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百年发展的历程及其带来的三大变化,以此为基础,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大众化、垄断化和不平衡性等发展趋势,为研究新闻传播的新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有着重要地位.蒙古族近代意义的报纸创办得最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开始得最早,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输送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八个省市区.本文主要研究了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的形成和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机遇等三大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吸引受众关注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是受众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与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媒介行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新闻传播主要有电视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和因特网传播等。文章分别介绍这几种的审美特征。它有大众传播和其它类型的传播。新闻传播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媒介。它有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实用价植。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维度来考察人类传播的一般趋势,可以发现,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进步,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向分散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是人类不断摆脱传播的局限,去实现自由的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性沟通的概念谈起,比较了隐性沟通与隐含的不同,考察了隐性沟通的优势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文章还探讨了隐性沟通概念的提出对广告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算法在改写传播领域现实状况的同时,也在重新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传播规则,同时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以这种方式重新审视、体验和消费乃至创造这种全新的传播。从微观层面上对于人的重建,从宏观层面上对于社会运行的重构,这两者的相互交织组成了算法构建的未来传播。算法重新塑造传播领域的交往规则,但是同时它又在遵循着以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基本逻辑。人要在算法的世界中认识自己和数字世界的区别和联结,把握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主体价值,将人的价值与伦理赋予到算法之中,实现人与技术的共生发展——这便是未来传播的约略图景。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交流技巧的关注愈来愈多。交流的方式及过程直接影响到交流效果的好坏,于是如何使用得当的方式处理交流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意义便成为保障顺利交流的关键。文本试从解析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产生及走向为出发点,重点探讨改进意义的方式,并最终建构跨文化交际教育中更为科学合理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非语言交际引起的文化冲突和西方学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入手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说明人类的交际应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其中非语言交际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信息     
  相似文献   

19.
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规模化和小范围、公开性和私密性是这两种传播方式的主要区别。这种区别也构成两对内在矛盾推动着两种传播方式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