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汉末年 ,汝南地区许劭、许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评闻名遐迩 ,盛极一时 ,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选官制度以及稍后出现的九品中正制均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月旦评虽为时不长 ,但在史坛和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 ,以致后人对其评论纷纷 ,褒贬不一。由于史料较少等原因 ,迄今亦无专文论列 ,本文缀合零散资料 ,结合东汉末年的政治社会形势 ,探究月旦评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原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新闻言论自由与新闻纪律的辩证关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末蜀地受中原战乱的影响较小且物产丰富,并较早安定了下来。蜀地政权的前期统治者刘焉、刘璋父子执行"为政宽弛、优遇大族"的政策,后期统治者刘备、诸葛亮采取"儒法并用、调和侨旧"的政策,从而吸引了大批中原名士迁移并定居于蜀地。通过中原名士在蜀地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原地区的社会文化风尚,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品评清议士风,逐渐对蜀汉政权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末东吴时期,曾盛行于中原地区的名士清议之风也扇及于江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兴起,对于汉末名士清议之风的东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江南名士清议之风的盛行,虽因黄武初年的暨艳案而遭受挫折,但其发展流变却对东吴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选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随着东吴选曹机构的清议化和乡里清议的官方化,最终使汉末以来的江南名士清议之风与王朝选官完全合流,成为维护江东大族和北方流寓大族仕宦特权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5.
对舆论的研究,古来有之。我国早在周朝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之说,《晋书·王沉传》中亦有“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的记载。西方一些学者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就开始重视对舆论的研究,并有专著相继问世。但是,作为一门以舆论为研究对象的完整而系统的学科——舆论学,至今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6.
汉末东吴时期,曾盛行于中原地区的名士清议之风也扇及于江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兴起,对于汉末名士清议之风的东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江南名士清议之风的盛行,虽因黄武初年的暨艳案而遭受挫折,但其发展流变却对东吴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选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随着东吴选曹机构的清议化和乡里清议的官方化,最终使汉末以来的江南名士清议之风与王朝选官完全合流,成为维护江东大族和北方流寓大族仕宦特权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7.
宫承波  沈宇辰  董克 《学术界》2012,(3):177-185,288
在技术、社会、国家相互博弈与协调的过程中,三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是推动舆论监督发展的发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国家、公民以及媒介三者关系的一种实践,在新的社会情境以及媒介环境之中,网络舆论监督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有着怎样的突破以及局限等都需要得到新的审视。本文试图从公民、国家以及媒介的三者关系,通过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重要概念的分析,结合现实情境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以及动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监督在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中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分析其在现阶段的主流与特色,有助于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民主建设发展的新形式和新动向.紧紧抓住网络舆论监督的主流政治倾向,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有效地遏制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推崇德治仁政。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舆论以此为武器,结合新保守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特点,对美国政治提出三大期望。第一,为政者必须品德高尚,竞选过程以及总统和官员的个人行为将品德优劣暴露无遗。第二,政治与政策必须言辞达意,用词模糊、强词夺理而不顾实际情形的为政行为和条款总是舆论批判的焦点之一。第三,政治必须体恤民情,以人为本,考虑美国社会的多元性,不能偏袒任何文化。舆论引入孔子的为政理想,既说明美国社会熟悉孔子的程度,也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国政治言行脱节的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是新闻宣传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一对矛盾。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弘扬正气,鞭挞歪风,唱响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我们进行各项实践的根本指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正确分析和深刻领会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通过学习与探索,笔者认为,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其重要性则在于:1是…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的思想古已有之,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近现代,当代的实践则使这一理念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舆论监督是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体现.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形态与特定历史条件下传播方式的状况相联系,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当前我国和西方的舆论监督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法律事件中的现代社会舆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表现为法律事件中的现代社会舆论的三极模式,即传统媒体、知识界、网络公众的三极模式。三个极点成鼎立之势,构成了信息不断地相互传递与反馈的理想模型;法律事件中的社会舆论具有现代性特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性载体,体现了社会舆论工具上的现代性。在功能方面,网络舆论已开始成为公众行使话语权的主要方式,为不同类型的主体提供了进行交错式交往的空间,鼓励公众对政治、经济、知识等各界权威提出怀疑和挑战,体现出“新启蒙运动”的某些征候。现代社会舆论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内容及表达方式,在司法领域的意义在于追求“正义”,即以理性的对话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3.
体制转型中的民意表达及其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意表达渠道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应,是民意表达渠道梗阻的重要原因。从制度上解决民意表达渠道的梗阻问题,需逐步建立与完善促进民意充分表达的制度体系,并针对体制转型时期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制度化保障民意渠道畅通的过渡性措施、方法,推进疏通民意表达渠道的实践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深入民意表达渠道程序设计、指标评价体系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民意表达渠道便捷、畅通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意调查是精确新闻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决策和传播。欧美国家都比较重视运用民意调查进行舆论引导。发挥民意调查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应利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确保民意调查机构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领域是有别于政治、经济和私人生活的一个领域 ,公众可以在这一领域表达对于社会及国家事务的看法。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我国的公共领域非常有限。舆论监督也只是限于媒介监督 ,而且由于观念的偏差 ,目前的媒介监督仍存在两个观念误区 :一是仅仅把媒体视为传达政策的传声筒 ,二是仅仅把媒体视为赚钱的产业。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必须有公共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后真相时代扑朔迷离的事实和真相已经让公众迷失在他者建构的情绪场域中,塑造公众思想的不再是事实和真相,而是情感或情绪。公众情绪表达成为后真相时代原生舆情能否引发次生舆情的重要因素,而公众的信息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等得不到满足则是次生舆情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旦公众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其理性讨论便容易转向情绪表达,这就驱动并加速了次生舆情的生成与演化。面对后真相时代传播生态与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新问题,将公众情绪纳入舆情危机应对,从认知层面上深刻认识后真相时代公众及其信息需求的变化,从态度层面上积极呼应公众情绪并加以疏导,从行动层面上顺应时代变化向真相追寻者角色转变,应成为后真相时代媒体应对次生舆情危机、有效加强舆情疏导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舆论意识已经是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和基本支撑。没有对于新闻舆论影响的掌控能力,很难完成政治运作。把握人心与意愿是执政能力的体现重点。执政实践最终集中体现于实现执政党的意志与选择。贯穿历史与现实、解读执政方式与重点转换的钥匙,即如何处理与公众有关的信息——从控制信息传播渠道与范围,到在信息全球流动背景下努力在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多种信息渠道中传播体现自己意愿的信息,实现信息强势,从而既影响新闻舆论场,又通过新闻舆论影响人们的口头舆论场与各群体内部舆论场。这样的转换,亦即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执政方式与重点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执政能力基本构成的舆论影响能力,可以视为从历史与现实、战略与对策视角认识执政规律和政治文化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有着领导新闻工作和舆论工作的丰富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和稍后的一段时间里,江泽民提出了舆论引导的重大命题。舆论引导后来不断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它包括如下构成部分:以导向为核心,以党性原则为保障,以五个有利于为衡量标准,以提高引导艺术为传播好、引导好的抓手,以遵循规律获取良好的传播和引导效果,以舆论引导能力为执政能力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导向论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导向提出举旗引领;二是提出讲导向要覆盖到一切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